亲爱的小鱼:
昨晚,你紧紧地抱着妹妹,说,“萌萌,不要长大。”
妹妹的脸依偎在你的肩膀上,眼睛眨巴眨巴闪烁好奇:“为什呢?”
“长大会有很多烦恼,很多压力。”你答。
“哥哥,什么是压力?”
你沉默片刻,只道了声“妹妹,晚安”,便上楼了。
是啊,压力是什么?
百度上说,物理学指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威逼或制伏人的力量或承受的负担。
压力来自于哪里呢?
昨晚,我们俩花了一个多小时畅谈学生会管理之事,你有些沮丧。你渴望大展拳脚,却感觉束手束脚,诸多想法难以实施。你曾向老师倾诉,却似乎未得重视,他们觉得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是,你迷茫了,不知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你低头轻叹:“我太希望把学生会工作做好了!”
的确,只有真正想把事做好的人,才会感受到压力。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说,压力跟我们在乎的事情有关,一旦我们在乎的事情受到威胁,我们就会感到压力。
你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位退伍军人母亲,为了让儿子避免下乡,费尽心力将他安排进部队。然而,刚入伍不久,就面临上战场的考验。母亲心急如焚,四处奔波,希望儿子能留在后勤,远离前线。但儿子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冲上了前线,所幸安然无恙。
多年后,母子俩漫步闲聊,母亲仍愤愤不平地指责当年的部队干部。儿子却淡然一笑:“妈妈,当我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时,我怎么可能躲在后方?我们曾约定,在烈士陵园相见……”
“妈妈,你知道吗?”你继续说:“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像我们的老师,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或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那位曾历经战火的母亲,因久离一线,已忘却自己曾经的勇敢。我们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
我反思自己,也深感不足。
你提议:“老师们不是可以给你们写信吗?”
小鱼,你外表看似玩世不恭,内心却如此细腻、坚韧且勇敢。
其实,有压力并非全然是坏事。压力并不等同于情绪管理的失败,它只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真正损害我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并非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有害的固有观念。
今早,我读到一个有趣的观点:研究显示,孕期承受较大压力的妇女,生出的孩子大脑发育更佳,心跳更有力,抗压的生理指数也更高。原来,孕妇的压力会传递给孩子,但这恰恰能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最新的科学研究更是揭示,压力不仅能直接提升身体的运转能力,为我们应对挑战提供生理基础;还能促进社交互动,增添行动的勇气;更能激发催产素的大量分泌,保护心血管并促进心脏的自我修复。
为何如此呢?
在高压状态下,肝脏会加速分解脂肪和糖分为血液加油;呼吸加深以吸入更多氧气;心跳加速则将氧气、脂肪和糖分输送到肌肉和大脑;压力荷尔蒙则助力肌肉和大脑更高效地接收和使用这些能量。如此这般,压力反应使我们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那么,如何在困境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实现能力的爆发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培养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在压力环境中挖掘自我潜能。
正如日本古代剑圣宫本武藏所言:“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也只有面前一人。”化繁为简,保持专注,一切自会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