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玩一个13岁的女孩子,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喜欢天文物理,想加入物理组,可是父亲不支持,让她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英语学习小组,这样考试有一定的优势。父亲为了补偿她送给她一只小狗,最终取名为“爱因斯坦”,而后续发生的爱因斯坦丢失,他们买来一个新的狗狗,骗她爱因斯坦找回来,可是她知道它永远也不是“它”,弟弟的到来转移亲人的注意力,而这一只狗狗也被迫送走了。李玩在物理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父亲想送她一条狗,她拒绝了,而在宴会上,吃下别人夹给她的狗肉。
整个电影的思路很清晰,一个人两条狗的故事,而难以表现的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见她脸上的笑容,可是在最后那只是戴上笑容的面具,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认为对的才是对的。
李玩不喜欢喝牛奶,而在一次与家人在外吃饭,父亲与他人的交谈以及要李玩敬别人的时候,用牛奶,而李玩说自己不喜欢喝牛奶,转而父亲要她敬酒,大人的酒桌文化却把孩子牵连,作为父亲却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多磨不恰当。而在之后李玩喝酒的那一次父亲却吼她。而在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李玩喝了自己不喜欢的牛奶。
快乐任性简单的都改变,剩下的就是生活的逢场作戏。
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只是有时候代价太大。不再是那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也注定考虑的事情会更多,也不是那个想说就可以说的年龄。
最终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成长中保持初心,不完却那个还没有长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