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构建班级秩序(2)
文/张爱敏
^O^内化规则,关注养成教育。
(1)变“规则要我”为“我要规则”
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行为准绳的自主管理意识。
举个例子,如果把“学生在教室不吃零食”作为班级规则,在教室吃零食者是不讲规则,想吃零食但自控而不在教室吃零食者是守规则,认为在教室不该吃零食且不带零食入教室就叫做有规则意识。
现实工作中,总有这样的班主任,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没有制订完善的班级细则,班主任随心所欲的要求就成了班规。班主任在场,学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班主任不在场,学生则是另一种颓废的表现——这就是典型的人治。有的班主任是机械抄袭、仿效别人的班级规则,自己并不了解班规的内容,也没有考量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班级,实施起来自然也不大有效果。所以,班规只在墙上,它不认识班里的学生,学生也不认识班规。没有让学生从内心认可和在意班规,班规只是一种形式。所以,当班主任风风火火地突然执行班规时,班主任这才发现出了问题,甚至喊哑了喉咙跑细了腿,他们的学生或我行我素或无动于衷!
所以,班主任的权威性并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是通过强硬的惩戒,而是唤醒学生内心的主人翁意识,打造出人人认同的心理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协商订制相应的规则,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每每接手新班级,我的第一封信往往是关于规则意识方面的:
链接一封信:《规则意识今日始》
(2)唤醒比履行制度更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让学生刻骨铭心怀念的班集体,而非让学生匆匆逃离的“牢笼”,更非一个不想有苦涩回忆的“魔窟”!我们反对将规则变成冰冷的东西,变成班主任的“一言堂”,变成惩罚的“指挥棒”。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民主和自主,少一些包办和压制;多一些信任和鼓励,少一些担忧和否定。这样,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以规则为起点,以内化的班规守护学生心灵,使之成为学习、生活、班务管理的有“法治”观念的新主人。所以,我想说培养规则意识,构建班级秩序,唤醒比履行制度更重要。
案例:《唤醒心灵》
依法治班,唤醒心灵比履行制度更重要!
还记得耳熟能详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吧,诸葛亮真是太有智慧了,他巧用计谋,七擒七纵,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不仅擒了孟获收了他的心,还收了他部下的心,使得边境不再有战火,一举数得。如此这般,学生才会对班规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强化认识,从而唤醒其内心深处的主人翁意识,将班规内化为自我需求并自觉执行,以达到由班级管理到自我教育管理的转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应该时刻独具慧眼,用智慧唤醒心灵,依法治班。因为教育是以爱培植爱,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智慧启迪智慧的事业。
然而,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往往把规范养成演绎成了把“班级规则”视为“文字化的规章制订”。机械的规范,严格的执行,严厉的纪律训诫,严密的监控督察,单一的评价控制等,导致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对规范认同与接纳,而是对相应惩罚手段的惧怕或者反叛,此举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甚至容易形成学生双重人格,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伪道德。
为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甩掉头顶上的“光环”——保姆式的老班妈妈、警察式的老班爸爸的角色,以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以一颗体验成长的爱心,审视自己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引领他们走过人生的阴霾,从而营造他们诗意的港湾——优秀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