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1.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准则
- 采纳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满意原则」VS「最优原则」。
一个人会不会做出尽量好的选择,和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 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最高目标」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四个格局:看不见、看自己、看天下、看众生。
回想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你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2.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 我们是如何走入两难困境的?
当我们陷入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事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
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隐含假设虽然存在,你却意识不到,只是时刻被它们影响着。
无法摆脱僵局时,试试这三步:- 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 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 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 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获胜者寥寥无几。
低关联假设: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僵固型心智: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
零和博弈: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很少去构建双赢的方案。 - 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目标悬置:把目标先停下来,去做其他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
能力嫁接: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寻找发挥才能的可能性。
特性改造: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3. 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选择太多怎么办?
- 精细化思考:利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支,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答案。
- 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 拇指原则:由经验形成的、只考虑少数因素的简单规则。
4.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 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规则遵循理论:人们在作出决定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根据自己身份所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 - 重新选择,并不用推倒重来。
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5. 精彩提炼
-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作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 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作出评估。
-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