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的第1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各种观念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三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在童年时期基本形成。
无数个案说明:童年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成长成才观等各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单可以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还对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1关系,也是创造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础。
两个天使从有爱的天堂,来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两个家庭文化的差异,不会因为有爱而自然消失。
这时两个人需要做的是,透过沟通对于之前双方原本的观念和习惯,求大同存小异,并在生活中逐渐创造,属于双方共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孩子在爱里出生,在爱里成长。
这就要求夫妻双方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对家庭有较强的归属感。
把家当成自己的家,高归属感的家庭成员将家装在心里,把对方放在心上。
通常表现为在家里自愿承担家中的事务,像孩子教育,赡养老人,承担家务等,自动自觉地去做,不抱怨、不指责。
创造出来的家庭氛围是,接纳的,欣赏的,宽容的,让人感到身心的放松。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知道自己的角色,并能根据环境及其角色表现出恰当的行为,让人感受到温和、亲近而又有界限。
第二有较强的自我成长能力。
组成家庭,从相爱到冲突,再到和谐,其中有4个阶段,也就是蜜月期、争斗期、死亡期和友谊期,有人说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结婚之后两个人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两个人的处事方式,对事件的看法都有所不同。
试着站到对方的立场去想一想,可不可以在别人的影响下成长得更好。自我成长能力不仅可以向书本学习,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向自己学习。自我评估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呢?
第三和谐互动。
根据对方的需要,调整我们的角色。
当对方当情人的时候,我们就当情人;当对方当父亲的时候,我们就做女儿;当对方当朋友的时候,我们就 做朋友;当对方当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做服务生。
夫妻关系的冲突通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第1种:他变了,婚前婚后不一样了,真的是从奴隶到将军。
以妻子投诉丈夫为例。
明显感到妻子对丈夫的不满情绪,不满足是因为,妻子对于婚前婚后相处中信息披露程度的误解。
其实结婚前他也是这样的,因为接触时间比较少,毕竟不是24小时在一起。何况婚前他总是尽量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妻子只看到月亮明亮的一面,而暗影就被掩盖了而已。
咨询师让妻子看到,这就是她之前没有了解到的,同时引导妻子看到丈夫好的一面。
“您当初为什么会嫁给他呢?”
这时妻子会罗列出丈夫的很多优点。
“您的认为他的不好是结婚之后才有的吗?”
启发妻子思考婚前的考察,当时就有只是当时我们没有了解而已。
“您结婚前怎么做的,会让他表现的那么优秀?”
妻子看到自己婚前婚后自己行为的不同。
“您觉得您如何做,就可以让他的那些优秀重新表现出来呢?”
启发对方思考,看到可能。
第2种:有冲突就回娘家。
当两个人有冲突,就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去寻求安慰,是归属感不够的表现,每个人的心还在自己原生的家里。
双方的语言就可以看出,从你妈,你家,他妈,他家的语言描述可见,两个人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需要用解释技术来提示对方,你的家就是夫妻之间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家,而其他的都是社会关系,原生家庭属于社会关系。
一有冲突就回娘家,父母会因心疼女儿而责怪女婿,从而加剧翁婿之间的矛盾,两个人的矛盾升级为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现代年轻人离婚多发的原因之一。
咨询师可以启发双方认清楚,结婚之后自己的家在哪里,培养夫妻之间的归属感。
第3种育儿方式引发的冲突。
丧偶式育儿:一方全权管孩子,另一方是不闻不问。
诈尸型育儿:高兴起来才管孩子,不高兴就不闻不问。
育儿观念的冲突:两个人的教育观念不同,让孩子无所适从。
第4种离婚夫妻,再婚夫妻复婚,夫妻之间的问题。(线下课)
家庭中夫妻之间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和孩子婚姻观家庭观的形成,而孩子的安全感又直接决定了,孩子情绪的稳定性和学习的专注力。
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是每一对夫妻的共同任务,也是我们家庭教育咨询师的努力方向。
相信有我们和爸爸妈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爱里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