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1.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
a.为自己赢得表达的时间
误区:
没时间?说快点~
沟通这件事永远是双向的,不是你单方面把事情讲完了,任务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听众还得能投入,沟通才算成功,否则说的飞快,只会让原本能耐心表达的重点变成一股脑的噪声。
tips:“买时间”策略
在别人不给我们不够的时间说话的时候,先别忙着去埋头想自己要讲什么,而要先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别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听?我们得先给自己争取到时间,才有机会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比如:面试中,主考官突然出题:现在给你一分钟时间,请你展现一下个人魅力(或其他特质)。这时怎么办?一分钟,够干什么呢?唱首歌都不够。
这是考验我们在条件不足的时候,要想办法创造条件体现自身的魅力。此时我们要做的其实不是展现魅力,而是争取能够展现魅力的时间。
回答:让我用一分钟时间展示魅力,这个挺难的,尤其对于我来说。其实工作的时候我是一个没什么魅力的人,存在感不强;但不知道为什么,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跟我相处起来很舒服,一起做事的时候,能让他们觉得特别安心。也许,这也是一种奇怪的魅力吧!所以,可能会有点超时,但不知道我可以讲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吗。
这几句话中有三层意思:
制造意外;“没什么魅力的人”
引发好奇;“没什么魅力,为什么别人愿意跟我一起工作?”
回应主题;面试官对你的“没有魅力却受欢迎”开始感兴趣,你可以开始讲几个小故事,即使超时,对方也不会计较,因为我们已经给自己买到了时间。
注意:
这招买时间,只能用于对方不给你时间,而非情势不给你时间的状况,比如着火了,要长话短说。
够胆买时间,就得有底气用好买来的时间,不然你成功的引起了关注,最后没讲出什么东西来,只会失败得更惨。
常用句型:
请先给我一分钟好吗?保证不耽误您时间。
关于这件事,如果您不给我时间解释,那就是逼着我说谎话了。
这事很复杂,你想知道详情吗?
b.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
误区:
怕被骂,所以言行失当
报告坏消息,最常见的误区是因为要表现出感同身受,反而让自己受牵连,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第二个误区,是我们经常会混淆“善意”和“愧疚”这两种情绪;
第三个误区,有些富于行动力的人,在传递坏消息的同时,为了安抚接收方,也为了避免自责,往往会主动出言安慰,甚至出谋划策,试图帮对方解决整个问题,却忽略了这样做其实很容易有失分寸,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原因:
首先,作为传达消息的中立方,你未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主动安慰和建议,一个弄不好就画虎不成反类犬,让原本就情绪不佳的对方更添愤怒。
其次,当你主动安慰的时候,就将自己的身份由“不承担责任的传达者”转变成了“要承担责任的行动方”;
对策:
专业、善意与陪伴
专业——中立的姿态。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才能做到既准确忠实地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善意——同理心。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而然就会生出一种“我应该多做一点事来帮助你”的心态,慈悲行为就是这么来的,但要注意,我们应表达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非“过失在我的愧疚”。“对不起,这事办砸了”VS“很遗憾,这事没成功”
陪伴——行色匆匆代表着不尊重,说完消息就走,让对方产生“哦,我们家出这么大事,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可以陪伴,但千万不要主动安慰。无论是想当然地说一些自以为“体贴”的话,还是用主动的肢体语言,比如握手、拍背、或给出所谓“积极地”解决方案,都不可取。
“传递坏消息”,这件坏事并非由你造成,你只不过是因为身份、职业使然的一个传递渠道而已。要专业不要同情,要善意不要愧疚,要陪伴不要主动安慰。
常用句型:
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我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
有任何疑问你都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