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
1.回避型相当于疏离型
更加依赖自己,强迫性依赖自己,不依赖别人,独立,依赖别人自己会内在羞耻,只有自己是可以依赖的,屏蔽掉一切焦虑情感,不与别人建立深的链接(他也有担心:与一个人产生深度链接,如果她抛弃我怎么办,他会崩溃,所以一开始就不建立……害怕失去于是就不得到了),有保护自己的壳子。
(矛盾性,焦虑症)高焦虑,高回避:不那么粘人,但是比较害羞,渴望发生链接,但是害怕拒绝,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能一个人呆着,但是内在的焦虑和难受也是很多的。用推开别人的形式想要!
恐惧型:拼命拉住一个人,拼命知道一个人的动向。
2.怎么样变成回避型的?
0-3岁,孩子最初的体验的需求和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养育者对婴儿的要有回应以及及时。
3.对回避型伴侣怎么办?
(1)回避型为了保护自己做出的防御。
(2)讨好型让渡自己的需求,去获得对方的认可,但是面对回避型会受挫,因为他给你屏蔽掉“你真好,我真想和你建立亲密关系”回避型不允许自己这样,讨好型不要自责,其实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你需要做的给他空间,耐心,距离让他调整自己!
(3)用心的默默的陪伴,把对方的情绪说出来就行了,帮助他宣泄自己的情绪(因为他离自己的情感很远),而不是给他堵住,让他不要这样而否定他!(小孩子哭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做)
短链和消失是他最好的办法,他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降低期待(10分变3分),调整自己(后撤),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冷静,越抓越逃。
4.不安全依恋怎么转变成安全依恋?
遇到能抱持自己情绪的伴侣也可以,但是时间很长。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给予自己提高。
5.他到底想爱不会爱还是会爱而不去爱?
看他是不是愿意袒露自己的脆弱。
6.面对回避型伴侣?
你本身焦虑,他的回避让你焦虑,他躲你追,他越躲你越想追,他需要空间和距离。
觉察你想贴他的时候这个红线,然后不要越过这个红线。(当你不理我的时候,我的感受怎么样,多去感受你自己的感受。不要谈他怎么样…………)明白自己的需求,命名自己的情绪感受,如果对方真的没有情感需求,你要自己知道!
7.要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创伤当成自己的心魔,要找到自己的资源。
8.回避型依恋
(1)总与伴侣有距离感,因为他内在有自卑和自负存在,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自负:高估自己的价值,从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挑剔别人。
自恋:你不好,你不配和我在一起,贬低别人。……
(2)不善于向伴侣表达爱,不知道怎么说。
(3)他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关注”,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4)如果先去表达需求,必须承认自己不够好,自己脆弱,与自己发展出来的强大的自我(泡泡)不合。
9.案例:回避型人为什么很优秀?
不在人身上,在事情上的专注,隔离情感。
逃离冷漠的时候,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做一个早期她的妈妈,而不是他逃离冷漠,你也逃离冷漠,这样只会越来越远。
(一定不要指责他)不需要语言,只需要摸摸手,肢体语言。万物通灵,他还是需要链接的!
10.案例:对待回避型,自己有拯救他的情节才交往?
(1)其实他不需要你的拯救,他其实挺好的,你为什么想拯救他,就是你好他不好,正好与他的点产生矛盾。其他他内心想“你有那么好吗,其实你也不一定那么好。”(你自己的反向形成)
照顾别人其实也是一种控制,他也许早年体验的是控制!
(2)爱情的要素不多
(3)回避型恋人不愿意提要求:害怕被拒接,被惩罚(指责,贬低),甚至被控制。
11.案例:自己是回避型,内在的非常孤独,没有与人链接。其实,回避型内心也是特别希望与人链接的。
回避型应该学会依赖他人。
12.谈恋爱就是不断自我暴露的过程,展现自己脆弱的勇气,不断信任别人的过程,这样才能慢慢学会依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