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这句话出自史铁生。除了高中时写议论文之外,我很少在我的文中提及名人。是不屑于蹭流量,还是担心冒犯了他人?我倒是不清楚。或许只是因为,我觉得那些人都离我十分遥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希望看文时能看见自己,而不是看一个热闹。
史铁生的这句话是在劝告他自己,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看小说,我都只是在寻找书中与自己契合的部分,或许是因为我真的不关心他人的热闹和烦恼,或许是各色人生本有共同之处,这点共通才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根源。
好多文章写得太浅,清风拂面,不见波澜。有些文章写得深刻,绕梁三日,如临水照镜,见人见己。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死亡本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年龄越小,越觉得生命漫长,似乎日子会日复一日地永远过下去。在我的二十几年人生里,
(本来想说我这短短的二十几年的,但是年长者,包括我会觉得二十几年眨眼一瞬罢了,毕竟谁会嫌自己活得久呢?年幼者看来二十几年,不少年岁了,毕竟他们连一个十年的概念都没有,日子只能按天,星期和月算。当然,这也是题外话。)
我曾经有一个阶段特别怕死。
是初中时期,具体的原由,当时并没有琢磨过,如今想来应该是因为那一年我大伯去世了。突发脑溢血,一点征兆都没有,人一下子就没有。
他和我说不得亲近,我没有亲戚的概念,初中以前,逢年过节,都只有我们一家人,连走亲戚窜门都不曾有过。
但是,人就那么没有了。 或许,我真是一个情感很淡薄的人。心里并没有多少波澜,下葬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哭。小小的一个盒子埋进土里,我想,他埋进土里,和他出了远门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一样不再存在与我们的世界里了。
啊,还是不一样的。他死了。我永远都不会再听到关于他的消息了。他消失了,连同他的世界一起消失了,他的故事永远完结了。好像突然停电了一样,上帝收回了他的世界,只剩下一片漆黑,最后那片黑暗的混沌也消逝了,不见一丝踪迹。
只留下回忆在人们心中,可是活着的人每天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故事太多了,人们渐渐就把关于他的故事清理出去了。他被人遗忘了,他也不会跳出来喊叫,为自己申辩了,因为他已经死了。
就像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无论你对故事的结局多么愤愤不平,还是留有遗憾,都只能作罢。
跟在送葬队伍里,思及此处,我感觉很悲伤了。不为他的死亡,而是他的世界感到可惜。 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我突然死了呢?我会不会也被人忘记了?我的世界怎么办呢? 那几个月,我都沉浸在这样的担忧里,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说:
我们一定会活到不想活了才会死。
我突然就如释重负了。啊,我现在还想活着,那我就不会死。我还是担心如果我死了会被人遗忘,就好像从来没有过我这个人一样,那我不是白来这人世一遭了吗?我当时的确是这么想的。
后来,班级召开班会,谈到了大家的梦想,气氛难得很活跃,大家纷纷畅想未来,有人要当律师,有人想办企业,有人想考大学,有人要当医生。
而我却说,我想让后人都记住我,但是,是流芳百世,不是遗臭万年哦。虽然我的梦想很泛泛,但也最不靠谱。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年少太轻狂,究竟是谁借我的勇气?想起老师当年赞许的目光,此刻简直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