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我刚从深圳回宜昌,在开发区租了一个小屋子就开始了朝九晚五月薪刚过千的日子。
单位只管中午工作餐,一下班就有一种要饿死的感觉饥肠辘辘往小屋子里赶,住处附近没有大排档,也没有炒花饭,没有烧烤,没有炒面炒粉,倒有一个菜市场,在吃了一个月方便面以后,在超市十元特价区买了不锈钢小锅,碗筷,这才决定自己做顿像样点的饭。每天等房东一家做完晚饭后我才借人家的砧板、刀和炒锅、铲子自己动手填饱肚子,用十块钱的小锅煮饭经常把饭烧糊,满屋子的焦糊味。从此,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的从家里、超市把电饭煲、调味盒、各种用具往小房子里搬。
最开始什么都不会,在办公室下载菜谱,打印出来,去菜市场一样一样找,最开始炒的菜是西红柿炒蛋,才知道鸡蛋和西红柿要分开炒。和我合租的是一对小夫妻,共用厨房的日子里,她经常端这样那样的菜给我,一次看我吃方便面,舀了一大勺红烧牛肉给我,那顿牛肉面,我在小房间里吃得眼泪哗哗的。
再后来,几个月后,在各种菜谱的指导和亲身实践下,终于能做几个像样的家常菜了。所谓像样的,无非还是西红柿炒蛋、炒青菜、炒土豆片之类。
再后来,好朋友回宜昌了,于是,我们“合资”购置了更多用具,包括一只砂锅。有一次,做了砂锅炖鸡,在小房间的阳台上吃得满足又感动。年底的时候,我的单位发了植物油,她的单位发了大米,还记得,她带着那袋几十斤的大米倒几趟车,吭哧吭哧弄上十几楼后的不易和欢欣鼓舞,晚上我们躺在床上合计着微薄的柴米油盐,有旧社会贫农要过年般的兴奋。
那是一段很艰辛不易却又很容易满足的日子。一个刚回家乡却如同在一个完全陌生城市重新开始还充满期待盲目乐观的我,两个乐天知足一切慢慢摸索互相照顾的朋友。
10年,我们又搬了家。
房东有一台老式冰箱,搬进去以后,就开始肩负着我们的口腹大计。于是,冰箱里常年就有我妈炒好的榨广椒和腊排骨,一袋子一袋子的,她妈腌好的海带丝,一罐子一罐子的,她妈偶尔过来,我们还一起包饺子。
再后来,又有两个归乡的朋友加入,四个女人开始搭伙过日子。
我们自己做饭,每天轮流买菜烧饭,账本上记载每一笔零毛零角的开支,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胃口都会好得出奇,小小的电饭锅经常被我们刮得叮当作响,煮完一锅还煮一锅,那一年里,我的手艺被锤炼的有了跨越式发展。有一次,在小小的饭厅里,组织了近十人的“饭醉团伙”,满屋子的朋友,欢声笑语,碗碟扫空,成就感爆棚;还有一次,晚饭饭点,两个朋友抬了一箱子啤酒叩开门,将就着把鲢鱼做成了酸菜鱼,不知道是因为高兴还是不高兴,喝大了,等我喝倒半夜酒醒的时候,朋友已经离去,桌子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我踉跄走出门,看着月亮凄清挂在天上,以为是自己半夜的梦一场。
11年至今,因为朋友各自成家,各自忙碌,往日欢聚一吃的时光屈指可数。
为回忆添油加醋的,不过是那些一起吃饭的人和一起吃饭发生的事吧;这些年一块走过的路一块吃过的饭一块劈过的酒,虽然不能再掰起手指头一一再数,回想起来那种感觉却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