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让教育变革的勇气——《教学勇气》感悟(云伴读16)

思维导图:
课程感悟:

拥有让教育变革的勇气——《教学勇气》感悟(云伴读16)

很荣幸听到了李勇校长对《教学勇气》的解读,在勇气读书会里很多小伙伴读过《教学勇气》,我也听过一些小伙伴的不一样的解读,没有一次感觉到如此深刻。在课程结束前也荣幸地听到了《教学勇气》的译者吴国珍教授对这本书进一步的解读。面对教育,和智者对话,真的感受到了幸福。

下面把自己小小的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要认同自己,相信自己。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经常会进入到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认为自己做不到,不行,静静地躲起来,很久都走不出来。

听了对《教学勇气》的解读,真的在这一方面给了我勇气,当李勇校长说“每一个人都拥有变革的力量”的时候,我忽然就相信自己,再努力一点点就好了。

教学能力不足,可以学习弥补;学生调皮捣蛋,可以用爱感染;工作做不完,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相信自己,用《教学勇气》给自己勇气。

《教学勇气》的确是一本神奇的书,让这么多的教育者拥有勇气。希望今后还能听到更多的书目的解读,感受更多教育者的幸福。

随堂笔记:

“云伴读”No.16

《教学勇气》

李勇

问对教育智库理事长

原成都同辉学校校长

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的教师

一、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

教学勇气来源于要读大量的书

二、问: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读这本书?

热爱学生

热爱学习

热爱教学生涯

不断有困惑涌出的教师

三、问:作为教师,你了解自己的职业困惑吗?

1、学科内容

2、学生生命

3、自我认识

根本:鲜为人重视

四、问:为什么教师关于自我的认识最为根本?

1、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也不能够在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优秀的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

2、认识你自己

3、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五、决定什么是真正好的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1、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2、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

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六、贯穿整本书的两个概念

(一)自身认同

1、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奥秘中。

2、例子

①李白论生活

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

②谢灵运论才

天下オ共八斗,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③刘文典跑电报

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

3、自身认同就是承认自己是被“矛盾、综合、动态、关联”的力量所造就的有限整体;自身完整意味着我的使命带领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精华喂养自身成长。

(二)自身完整

1、意味着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通过使命的引领,经由我的主动选择,这个整体在不断整合、优化使得我更加完整。

2、教师:带着学生领略真善美

吸收这个领域专家知识

七、阻碍教师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思维方式?

1、“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2、“客观认识途径”认为,客观事实被认为是纯粹的,而主观感受是需要怀疑的,是有瑕疵的。在这样的文化中,自我不是有待开发的资源,而是需要规避的危险;不是有待实现的潜能,而是需要克服的障碍。

3、我们迷恋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识,因为我们相信,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会给我们主宰现实的力量,使我们从现实限制中获得自由。

4、我们必须提醒我们自己,内部世界的真实性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

5、我们曾经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全是主客二分的

“天人合一”

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

一、我们为什么常常处在分离的状态中?

1、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画派

二、在教学中,你的恐惧来自于哪里,都有什么表现?

三、作者认为应该如何面对恐惧走出分离

1、恐惧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存在于我们的制度中、存在于我们的学生中、存在于我们自身,它把我们与一切阻隔开

2、我们可以有恐惧,但是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中,而要抓住种引向关系重建的精神

3、关于恐惧,我的认识

孤岛:因为隔离而带来的恐惧。

整体:如何才能超越恐惧?唯有走向万物互联,走向爱,走向开放。

第三章:潜藏的整体

一、是什么破坏了我们的整体观念?

1、二元逻辑:非此即彼

2、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科技领域赋予我们力量,但也给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观,摧毀了生活的完整和奇妙

3、仅仅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自身就是悖论。事实上,呼吸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形式,它需要不断地吸和呼来构成整体。

4、教学总是发生在个人与公众交汇的地方,而且如果我想要做好教学,我必须学会站立在对立事物的交汇点。

二、如何超越二元逻辑以抵达整体观念?

1、对立统一

当一个人是健康完整的,他的头脑和心灵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互相分离,在教学中尊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能促使我们更加完整。

三、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念来设计教学空间?

1、应该既有界限又是开放的。

2、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

3、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4、应该既尊重学生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

5、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智慧作充分地支撑。

6、应该是沉默与争论并存的。

第四章:认识于共同体中

一、我们应该如何建构以真理为中心的认知?

1、真理:

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不是一个结论

常常在对话中向我们敞开

2、伟大事物:真理

3、同辉使命:成为野性而高贵的人

二、为什么我们的认知需要神圣性?

1、“近鬼神而远之”——孔子

2、神圣:“值得敬重”

体验极度神秘不是我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主要内容,所以我没法靠源源不断的神圣精神能量来振奋我的教学。但是我能做到对世界伟大事物的敬重永远持续不断。

第五章:教学与共同体中

一、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二、目前两种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三、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1、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于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2、教师不必要担心自己被学生反驳,纠正,更不必为此蒙羞。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为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要借助教师的声音。

当伟大的事物为自己说话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更可能进入到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会瓦解于学生或教师的自我之中,而且知道要对核心的主体负责。

四、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1、空间设计和内容设计一样重要

①有些技术在上课前就需要了,比如构思学习过程,选择教材,设计作业和练习,以及计划时间。如果不做好符合开放空间的准备和決策,那么课还没有开始,空间就消失了。

②更开放的对话

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一、成长的秘诀是什么?

1、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

2、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

二、如何构建基于共同体的切磋?

1、建立对话的基本规则:

明确委员会:

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以外成员禁止以任何其他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只要有条件让我们去聆听、去交谈、去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位活生生的心灵教师。

遵守保密规则,小组中所说的一切都不可外泄到组外;谈话结束以后成员不可接近焦点人物提出意见或建议。

2、停滞、绝望与希望

这些都是激动人心的想法,但是单凭我那学校的条件,这些想法个不剩都会泡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七章:不再分离

(一)、变革运动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把阻力视为任何事物的起点而非终点,它鼓励人们去憧憬其他的可能性,并激励那些为之奋斗的人们的斗志。

(二)、改革运动的四个阶段

1、独立个体作出发自内心的决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为自己在制度之外寻找生活的中心。

2、这些个体开始彼此发现对方,并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以提供相互的支持和发展共享愿景的机会。

3、这些社群开始走向公众,学会将他们个人的关注转化为公众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接受充满活力的评论。

4、一个选择性激励系统开始出现,以支持变革的远见,并施加压力使奖赏激励系统的标准发生变化。

(三)、不可分离的生活

1、我们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永远不可能处于完美地和谐当中,但是极端的割裂就令人难以忍受了,当一个人不能将他的行动与内心生活和谐统一时,他就无法生存了。

这样极端的分裂在一个人内部产生,并跟重大社会问题有关,而且个接一个,一次又一次,一场变革运动就在孕育之中了。

2、希望我们过一种不可分离的生活

3、教育中需要使我们的内在完整起来

①星星之火

很多教育改革者深爱教育,不忍使它堕落——不管他们认识到与否——通过決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他们点燃了教育改革运动的星星之火。

(四)、不再分离的信念

认识到“外部加诸于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于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糟。”时,我们就能打开一扇原本就没有锁的小门,走进尊重心灵呼声的新天地。

(五)、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找到近邻的朋友,这是一种可以播下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种子并使它成长的方法:一个人必须要让他不再分离地生活的决定被人们发现。当我们以可见可行的方式表明我们的价值时,我们有时会对这种就近结盟的方式感到吃惊。

(六)、精神奖励

代又一代学生的生活被那些具有教学勇气的教师所改变一一这种教学勇气是从真我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的,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勇气。

每一个人都拥有变革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