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做一个能力素质模型的咨询项目,有一点启发和思考,这几天我都在修改一个咨询项目的岗位胜任力,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初稿,现在在调整内容。
这个岗位胜任力模型推导和分析的思路主要有三步
1、厘清岗位定位,即回答思考这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创造价值的点是什么?需要回答两个关键内容:
①对什么负责?
②对什么做工作?这个也可以说是服务谁?围绕什么开展工作
③可以这样描述:某某岗位对XXXX负责,服务/围绕XXX开展工作,具体表现在:
—通过XXX,达成/实现XXX
2、厘清定位后,就是确定创造价值的主线,对应这个价值创造主线的核心工作任务,价值主线可以按照流程、也可以按照模块,这里还有个疑问,就是这个价值如何判断、评估的标准是什么?符合什么要求和标准,站在阅读者的角度而言,这条价值主线要能够体现这个岗位的独特之处,一看就知道是XXX岗位,
3、分析梳理核心工作任务后从是基础的开始,接下来关键的是要分析核心工作任务具体场景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工作的特质特征是什么?比如说警察有一个工作是去抓捕犯人,在抓捕的过程中,这个具体场景中工作有什么特质特征?在抓捕过程中有危险性,这就要求做警察的人要能够勇敢。再回顾工作的场景,观察、思考当时人的具体行为是什么?比如说一个财务分析人员有一项关键工作是做财务分析报告,那么拆解出来,要分析做财务分析报告这件事,需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就是能力、知识、态度素质的综合体现了
在分析事情的是时候从背景介入、找到事情的问题、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再梳理分析,给予解决方案。而我们在分析工作、描述事情的时候就要通过行为描述,来体现背后的能力、知识和态度
有感而发,想到哪写到哪
总结下我们在描述清楚事情或者着眼思考的维度,可以从事情拆解到行为、从行为能够拆解到背后的能力、知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