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准备参加NB5复训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流云在NB4的学习中,信息量过多,课程结束后,一个人学习,有很多问题都不知道去问谁,需要一个学习氛围来激发,一个人埋头苦学很难进步。
流云搜集了十个盲评图纸,家人三个,同事一个,陌生人六个,一个人解读实在找不到方向,需要回到班里继续学习。
第一次写盲评,我只会去搜索56个专业词汇干巴巴地抄上去,忘记看案主的基本信息,测试时间,测试用时,压力等级,比较粗心,也没有严格制订解读流程。
我的解读流程
一关注陌生案主基本信息。如果三表有提供,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做行业背景调查,不要想当然,参加工作时间,当前工作行业与岗位职务,当前岗位时长,是否带团队,团队人数,等等,这些都是和案主建立链接的基本线索。
二关注案主是什么时候做的测评报告,测评用时,压力指数。
三关注案主的四种特质的最高点,次高点,第三高和最低点。中位线以上的是案主的行为特质,中位区以下的是案主没有发挥出来的特质,还有开发的空间。56个专业词汇需要多加练习才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四 关注高低因子转换,结合案主的背景信息以及结合场景来描述。
五 在高低因子转换的基础上,关注是否有特殊图形。特殊图形非常重要,我有时会关注因子转换,又忽略了特殊图形,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这个留待一对一咨询时候进行引导式提问。结合案主的背景信息,行业信息非常重要,比如说,如果他是体制内,创业者,资深HR,会计,技术人员,客服人员,全职太太,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只有接触的样本量到一定程度,才能从中找到规律,所以做过心理咨询,生涯规划,资深HR,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在解读报告上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有足够的样本来参照。
六 关注三表的一致性,要结合前面案主的基本信息来看。这个是对案主目前状态一个整体判断,判断他是在迷茫状态,舒适区,还是虽然舒适但是反而懈怠,或者渴望突破,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突破,或者虽然有压力但是非常享受压力的状态。
七是我自己的困惑,怎么把线索变成案主能够认同的语言。针对DISC四种不同特质的案主,该如何使用不同的话术让对方感受到,我懂你。
在以往的B班/NB班学习过程中,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或运营方式?哪些事你觉得有待提升的地方?
因为我最想突破的是盲评这一关,所以这几天一直在听韩磊老师的盲评报告解读和做人际关系训练营的作业,其他的都没顾上详细听。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DISC理论三个月,学习了三天基础课和两天认证课的新人小白来说,评论教学内容和运营方式有点不切实际。只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韩磊老师指出,盲评最好的老师并不是我们的认证讲师,说哪个讲师好,对其他老师都不公平,那么盲评最好的老师应该是谁呢?就是案主本身。给陌生人做盲评进步大,有效果?还是先推荐给身边最熟悉的人呢?答案是最熟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最熟悉的人,你是了解他的,你和他有感情基础,某种程度上是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看他,如果掌握了基本的盲评理论知识,你会从三表中看到很多内容,比如自然状态,你看到DISC的高低起伏,你会联想到这个熟悉的人,他怎么表示霸道总裁的D,比如说,你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明明是心疼你,关心你,甚至是特别着急到失态,你能看到他的情绪背后深深的爱意吗?
如果他是I,那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我就是I ,I的好是引人注目,跟他在一起,可以体会很多新鲜的感觉和高潮体验,他擅于制造惊喜,烛光晚餐,大胆示爱,在人群中给你最闪亮的惊喜,让你每天都能期待,今天他又能给我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情趣呢?
大S,代表人物圣雄甘地,离我们太遥远,《便利贴女孩》或许你也有同感,S不会强求什么。他会尊重你的意见,甚至可以忽略他自己的意见。但是,你千万不要误以为S是没有意见的,他只是习惯了去迁就对方,比如俞亮老师说的换座位的故事,超级暖心的大S,会不计较你想更换的座位在另一节车厢,会给他带来多少已知的和未知的不便,大S似乎是只要你提出,他就可以满足你。我的家人对我表达爱的方式似乎就是佛系的S,我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会瞎折腾,家人往往都会捧场,但是其实他们不会真正参与我的奇思妙想中。他们经常说的那一句,你高兴就好,别太累,像极了S的表达。
C,细节控,完美主义,刚开始我对C确实也只有这么片面的了解。可是当我看到家人是CS特质的时候,当我很在意一个CS的人的感受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没那么简单,他们其实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特别柔软,他甚至会说,我们好像不是一路人,其实,他是口是心非,他怕被伤害,索性说要主动离开,似乎这样,被抛弃的就不是他。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后悔对他说过的那些质疑的话,他需要确定,你是愿意相信他的,他也需要相对安全和独立的空间,他害怕混乱无序,混乱无序会让他感到不安全,他喜欢一切按部就班,可是生活往往是无常的。因为C关注细节,如果他是你熟悉的人,你想过怎么和他沟通吗?你想过他有可能在哪里会被卡住吗?
3、在接下来的NB5班学习过程中,你希望自己在哪些模块的哪些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为什么?
上一次是系统的初接触,本次希望相对系统的深入感知,特别是在个人报告解读、岗位建模、人岗匹配、团队报告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我最近也学习通过影视拆解人物来提高自己辨别DISC的能力,听说很有帮助哦。最近我也在聚焦盲评报告,等待突破后,进入一对一咨询,想从愿意接受咨询的比较志同道合的学友开始。
岗位建模、人岗匹配、团队报告方面我会先做好网站的实操练习,然后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二、实操盲评报告及1V1报告解读复盘
我这段时间做了六份盲评,第一份是NB4的韩磊老师布置的盲评作业,第一次写的时候比较粗糙,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解读流程,后来我又在马老师的帮助下做了第二次修改,但还是比较迷茫的,于是又继续努力做第二份和第三份盲评,做一次盲评的时间是一天,然后又继续修改,看到自己的一步步成长,直到马学长告诉我应该怎么写报告的时候,终于在第四份盲评初步找到了感觉,开始按照上述流程来写盲评。而这已经是我写的第四份盲评了。
第一个困惑
我想说说,我在看到案主三表时候的感受,第一份是大学老师,第一次我在写的时候,只是想快点写完,完全没有设身处地站在案主作为大学老师和有副业,想创业的这个点来考虑,没有做到放下自己,感同身受对方。直到听了韩磊老师非常详细的盲评讲解,只要认真听,就能看到自己的差距,看到自己做的准备工作远远不够充分。不了解,就不会有打动案主的报告。而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刚认识的朋友的。我甚至可以花很多时间来看他写的文章,想方设法多了解他,但是前提是得有资料让我看啊!
第二个困惑或者说差距,来自于我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比如保险代理人,HRBP,技术管理具体做什么,每个行业的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如果出现职业倦怠会是什么原因,就算是和我职业密切相关的老师,我真的可以做到对他非常了解吗?
第三个困惑 咨询师三步骤,建立信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和不同特质的人建立信任,必须是有足够的样本量,甚至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第四个困惑 有老师表扬我会提问题,直击案主痛点,但是这样真的适合所有的案主吗?肯定不是的。真正成熟的咨询师,必然是多面性的,就像我们生活里人际关系非常好的人,你只要仔细观察必然发现,他肯定把DISC运用得特别好。而我作为高I的人,只会夸人,也只会被人夸。除了这个技能,好像别的技能我也很普通,哪怕是夸人,也没有做到真正夸到对方心里。我其实并不想说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因为那是舒适区,踮起脚,够着自己的学习区,才是我想要的。
以上就是流云不太成熟的复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