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科学决策中保持客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向多人寻求意见,弥补自己的认知盲区;
2、忠言逆耳,设立反对派;
3、普遍与特殊,你并不孤单,但也可能是特例。
这一篇接着分享如何科学决策不纠结:
4、10/10/10法则
对于决策克服纠结,可以采用10/10/10法则;尝试思考这三个问题:
1)、作出决策10分钟之后,我会怎样?
2)、10个月之后,我会怎样?
3)、10年之后,我会怎样?
其实这是让自己从当下的情绪中脱离开来,通过拉长时间维度,让自己跳出当下的局限,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决策的每个选项。
很多让人纠结拿不定主意的事,一旦从长期角度来思考,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以前困扰我的:要不要创业?
用这个10/10/10法则,就能清晰的看到应该选择的方向。如果我选择创业,10分钟后,我并没有多少不一样;10个月后,我可能正在与同伴在创业路上,辛苦拼搏,经受考研;可能进展顺利,更多的可能是苦逼着。但这并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后果,一份新的经历比一成不变的上班更有意义。那么我选择创业10年后,会怎么样呢?10年后,我们创业经历千难万险抢得了一份蛋糕,我可能已经是某个行业的大牛,当上CEO迎娶了白富美。又或者我们创业遭遇夭折,或者又经过几次折腾,我又回到企业上班,已经成家娶妻生子,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小日子。这个结果也没有多糟糕啊。所以还纠结什么呢,赶紧出发吧!
5、从二选一到N选一
我们每次面临两难的境况,基本上都是陷入往左或是往右、去还是不去的二选一处境,突然面前的路就变成了yes or no,非黑即白,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两个选项我都不满意啊!我怎么选!考试选择题都还有ABCD四个选项呢!怎么破?
这把锁的钥匙在哪里?李笑来老师告诉我们,钥匙不在锁上面。所以跳出来,我不要二选一,我要其他选择,我要N选一。更高级的决策是增加选项。
这时候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我真的面临是二选一的困境了吗?我还有其他选择吗?条条大道通罗马,我的其他选项在哪里?
记得我在创业后返回职场的时候,就面临了一次二选一的决策:
A,返回原来的行业,继续自己不敢兴趣的工作,可以有一份还不错的薪水;
B,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设计行业,但无经验要从脱产培训开始;
当时自己也是拿不定主意,纠结犹豫痛苦许久。最后咨询了职业规划师,他告诉了我C选项:进入与自己专业接近的行业,选择上班时间稍微宽松的工作,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为跨行做好基础准备。这样即保证了经济收入,也能比较稳妥的完成跨行过渡。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并不是出于一个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二分世界,很多决策选项只是被隐藏起来没有被发现。这个时候,我们去寻求帮助,阅读或者调研,就很可能改变自己的决策处境,将二选一转变成为N选一。
最后的忠告,记得后备方案。
任何决策都伴随着风险,特别是步入成人阶段后,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亲人负责,我们要提供给他们一份安全与保障。所以在决策方案的背后,都要考虑好后备预案,一旦出现决策失误,避免自己掉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破釜沉舟的勇气固然让人敬佩,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毕竟避险才是我们投资的刚需。
总结一下:
如何科学决策不纠结:
1、向多人寻求意见,弥补自己的认知盲区;
2、忠言逆耳,设立反对派;
3、普遍与特殊,你并不孤单,但也可能是特例;
4、运用10/10/10法则,拉开时间维度;
5、从二选一到N选一,更高级的决策是增加选项;
6、后备预案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