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与孙明,死了,两人都死在自己家里,属于自杀,两家人把他们合葬一起,结成了冥婚。
(1)
我七八岁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聊天说到他们的事,耳朵里都灌满了,不想听也不行。
这一对苦命人儿,男的叫孙明,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还会唱牡丹之歌,标准的男高音,是我们村子上的蒋大伟。
女的叫孙尚香,跟孙权妹妹同名同姓,众所周知,孙权妹妹与刘备结婚后,被孙权活活拆散,孙尚香最终投江自尽,所以,这名儿太不好,不吉利。
孙尚香,苗条清秀,说话温柔,两条大辫子拖背后,走起路来,随着细腰一扭一荡,煞是好看,是村子上的一枝花,她还纳得一手好鞋底,一看就是贤妻良母型。
孙明与孙尚香,是同一个老祖宗的子孙后代,应该出五服了,到底出没出,村里人说法不一。
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一年级就坐一条板凳,一直坐到小学毕业。
那时候小学就在村子里,如果哪位老师把他们位置调开,孙明那是万万不依从的,他会跑到老师面前说:你为什么把我与妹妹的位置调开?你知道我有多伤心吗?我上课都没法认真听讲了,我作业都写不下去了,我如果考试不及格,我回家被爸爸妈妈打死了,你要被公安局抓去坐牢的……。
总之,孙明会想尽一切办法软磨硬泡让老师把他们位置重新安排在一起,否则,坚决不罢休,一直闹腾。
而老师们,总会被他的童言童语惊到,笑倒,然后就顺从了。
(2)
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在无忧无虑的嬉笑打闹中,过得最快速,一晃眼,他们就少年了。
小升初,孙尚香成绩好,考取了镇上的中学,因为学校离村子十里路,孙尚香住校了,周六才回来。
孙明太顽皮,学习没跟上,只能在附近中学混。
这可要了他小命了,从来没跟孙尚香分开过,这还得了?
他每天一放学拔腿就往镇上跑,带着妈妈烙的饼,或者怀里揣个大苹果,这些都是给孙尚香吃的,他怕她在学校吃不好。
有人会问,那年代那么穷,你们就有大苹果吃了?前面我已经提到过,我们村西头的林场,几十亩地种的都是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
我们小时候吃苹果,能吃到吐,所以我到今天都不爱吃苹果,就是因为小时候吃腻了。
孙明四点半放学,跑到镇上五点半,他每次要在那里赖到晚上八点半,才肯回家。
为了这事,孙明被父母亲打过多少次也不管用,只要不下雨,一放学就看不到他的人,然后到半夜才回来。
这可把孙明父母愁坏了,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
村子到镇上的路,中途穿过一个很大的坟场,据说那里经常闹鬼,夜里大人都不敢单独走路,何况这十几岁的孩子,这怎么能叫大人放心啊?
孙明最小,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这孩子,长得又耐看,一家人,可宝贝呢。
全家聚在一起商量半天,由他爷爷出面找了镇中学的一个亲戚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孙明转学过去。
这位亲戚很给力,孙明成绩不好,正常转学费劲,他找到学校的体育老师帮忙想办法,最终让孙明以体育生的名义转学成功。
至此,孙明与他的香妹妹,又可以在一起了,虽然他们不在一个班级,但是,孙明经历过来来回回的奔波之苦后,他对现状已相当满意,起码,他想看香妹妹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有他在身边,谁也不敢欺负他的香妹妹了。
(3)
日月如梭,春去秋来,曾经的少男少女,如今都长成大人了。
那时候学习氛围不好,高考恢复没多久,也不时兴考大学啥的,高中毕业后,孙明孙尚香双双回家务农,成了生产队里的主劳力。
他们两个人,跟在学校里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形影不离,上工,扛着锄头一起去,收工,扛着锄头一起回。
队里做事的时候,孙尚香做的慢,孙明就会把自己的活干完之后,跑过去帮着香妹妹。
孙明爱唱歌,而且唱歌声音很好听,标准的男高音,他经常站田埂边放歌: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嘹亮高亢的歌声,在田野里传出很远,四处回荡。在他心目中,牡丹,应该就是他心爱的孙尚香妹妹吧。
他们两人,都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有人开始上门做媒,两个人都不同意,时间长了,家里人才警觉起来,怀疑他们是搞恋爱了。
以前从来没怀疑过,因为毕竟是一个姓氏,认为只是哥哥妹妹的感情好,如今看来,形势不妙。
两家大人,为了害怕以后出丑,就开始积极为他们各种相亲。
孙明性子倔,在家任性惯了,一刹那,家里人拿他也没办法。
而孙尚香就不同了,她本来性情就温和,而且孝顺,明了不敢拂逆大人决定,可是暗地里,她非明哥哥不嫁,这是铁了心的决定。
(4)
那时候的农村姑娘,很多都想嫁到大城市去,如果哪家姑娘能嫁到大城市,那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有一天,孙尚香的姑妈,带来一位小伙子,那小伙子看到孙尚香,一见钟情,立马就答应了婚事。
原来这个小伙子,是苏州人士,家里条件很好,孙尚香姑妈就嫁在苏州城里。
这个小伙子是她老公朋友的儿子,她是有意促成这小伙子与自己的亲侄女。
孙尚香死也不同意,家里怎么问,就是低着头不吭声,后来父母亲实在没办法,也不寻求她的意见,做主把婚事定了。
消息传出来,孙明当然不干了,他一手看护大的香妹妹,凭啥被人半路截胡?
某一天夜里,这一对相亲相爱的可怜人,实在没办法想,商量着私奔了。
他们知道,跟家里人协商,是永远没有结果的,同村同姓氏结亲,于村上人来说,这是伤风败俗不知羞耻的事,放在旧社会,这是要浸猪笼的,所以干脆破釜沉舟,一走了之。
第二天上午,两家人才发现,孙明和孙尚香不见了,大家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踪迹皆无。
这下两家人不干了,相互指责,一个指责孙明拐跑了孙尚香,一个指责孙尚香勾引了孙明。
两家大人闹得不可开交,吵到后来大打出手,然后两个大家族都参加了战争,板凳锄头一起上,各有受伤,惊动了派出所,才处理完事。
八九十年代,农村打架,发展到后来,都是这群殴局面。那时候的人,家族观念很重,我爸爸与小叔叔,为了我老实的大伯一家,跟村里好几家打过架。
(5)
孙明家与孙尚香家,撒开了大网发动所有亲友寻找这两人,两个月过去了,无果。
有一封信,姗姗来迟,到了孙明家,拆开一看,原来是孙明家一个远方亲戚写来的,信中告知,孙明在他那安好,请勿挂念。
这亲戚,远在几千里以外的新疆农场,他是孙明爸爸的舅舅,当兵打战落户在了新疆,几年才回老家一趟。
这小子还真能跑,竟然带着孙尚香躲到了新疆。
两家人又联手,由仇人变成了联军,派了几个代表,千里迢迢把这两个案犯抓回了家。
孙尚香一回来就被父亲和哥哥捆起来,扎扎实实打了一顿,然后被关在了房里面。
出了这种丑事,苏州也嫁不成了,家里放出风声降低要求,开始替孙尚香物色人家结婚。
在这期间,孙尚香一步也捞不到出来,房门口每天有人轮流看守,防止她与孙明又一次逃跑。
孙明倒是没有受什么罪,就挨了一顿打,行动很自由,可是他,只要一挨近孙尚香家,就被她两个哥哥抓起来一顿暴揍。
那个时代,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他们两人,直接失联,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孙尚香家终于替她找到了一个肯娶她的人,这个男人比孙尚香大十岁,是个瘸子,他家离孙尚香家距离十公里,是个老光棍,家里穷的揭不开锅。
(6)
结婚的日子,很快到了,当家里人打开孙尚香的房间门,一下子都傻了眼,她妈妈尖叫一声晕了过去。
孙尚香死了,胸口上插着一把剪刀,床上淌到处是血,血已经凝固,看来前半夜人就已经没了。
桌子的一张纸上,书有八个大字: 今世负君,来世相报!
孙尚香家突然哀嚎连天,孙明知道大事不妙,他疯了一样奔去,然后,看到了他心爱的女孩,直挺挺倒在了血泊中,身上穿着他在新疆替她买的一条白裙子,红白相间,惊心动魄!
第二天早上,孙明家也出了塌天大祸,孙明也死了,喝了百草枯,发现时候,身子都僵硬了,手里攥着那张字条: 今世负君,来生相报。
全村,都笼罩在悲痛的阴影中,到处哀嚎声不绝于耳,可能连老天都觉得这事太过悲惨,连日连夜下起了瓢泼大雨。
两家人经过商量,把孙明与孙尚香埋葬在了一起,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冥婚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如今,这事过去了三十多年,那血淋淋的场景仍然无法忘怀。
这事情说起来,好像也不能怪孙家人做事绝,如果一个姓氏,不出五服,好像属于近亲结婚,法律上也不允许,何况封建思想浓厚的八十年代农村?
只能说,孙明与孙尚香的爱情,用错了对象,丘比特这孩子太调皮,箭,射错了人,一个疏忽,却葬送了两条鲜活的生命。
但愿历史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