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可是]——门尼
又到了一年年末。
因为知道自己今年正儿八经到最后几天的时候一定抽不出来空认认真真的写年终总结,所以我选择早点开始,有灵感的时候写一点是一点。
之前看到一个说法,如果觉得一年过得快,那说明没吃什么苦;如果觉得过得很慢,那说明今年不太容易。
作为毕业之后第一个完整的年份,今年对于我来说过得也快也慢。
今年也是多数时间都在奔波的一年,四月份才回到单位,没怎么开展工作就又去了拉萨,等回来的时候今年已经又差不多结束了。
每一年都在回顾每个月都干了什么,但今年不想写流水账了。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已经在工作了的原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脱胎换骨意味着新生,也意味着痛楚。
就从一样来说,感觉今年的焦虑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我是一个很容易随大流的人,所以当人生迈入新阶段的时候,也难免会被新的焦虑裹挟。
时常会有很强的割裂感,有时会觉得好像刚毕业没多久,又是办公室里最小的,总觉得自己还没长大,不用忧愁太多。
但有的时候看到同龄人都已经按部就班的开启人生新的阶段,又会觉得有点惶恐,是不是我已经在什么地方“落后”了。
26岁,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无法完全安慰自己还小,却又缺乏一点独立面对未来的勇气。
但这种感觉有时又会带来新的惊喜,在这样迷茫又好奇的阶段,反而试探着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我仍然记得去年年末自己一个人躺在活动室的地板上,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那时觉得只有此刻才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等到又一个冬天来临,慢慢的也有了独自迈进风雪中的勇气。
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麻木又敏感的人,对外界敏感,对内在迟钝。但也正因如此,当发现自己的改变时,惊喜才会如此灿烂。
当生活突然不一样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经历的阳光和雨水终于滋养出了结果。
虽然不能说今年一年的心力憔悴和每一滴汗水眼泪都匹配的上收获,但当每一个发现自己不一样的瞬间都会觉得,还是值得的。
这种时候就会觉得一直坚持写文章记录自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当你回头看过去的每一步,再看着它们塑造出来的现在的自己,感觉真的非常的奇妙。
那些咬着牙翻过来的山、迈过去的河,终于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我专心成为我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吧”
这句话因为实在是太喜欢,所以用作个性签名有一两年了,但其实在之前这句话更多是作为一句激励,而非自我认知。
在许多非常挣扎的时刻,我都会想想这句话,今年也是如此。
今年最大的收获,可以说终于是实现了一些自我认同。
我记得前两年有一次和马博士打电话聊了很久,当时我和她说,我觉得自己最有价值的时候,是感受到别人需要我的时候。
那时候过于追求外界的认同,我总觉得我的存在价值只能从他人身上反馈出来,所以我在外耗的同时也在内耗。
我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喜好出现在他们面前,但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是一个没有任何形象的空白。
灵魂没有五官,没有五觉,没有方向。
但在今年的许多时候,我在自己的面前逐渐有了模样。
不因其他人的喜好,坦白又直率的面对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打磨自己。
举个例子,之前如果我感受到有人不喜欢我,第一反应就是反省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不喜欢我,第二反应就是我要怎样才能让TA喜欢我。
今年也遇见了这样的事,第一反应其实也是在思考为什么。
但这次我只困惑了短短一瞬就释然了。
那次我和自己说,我很好,TA不喜欢我,是TA的损失。
那一瞬间的释然和随之而来意识到自己的释然之后的狂喜,在之后的很多时间里有力的撑起了我自己。
这就是,“我就是我”的感觉吗,也太好了。
有一种长时间以来蜷缩起来隐藏自己,有朝一日突然挺直腰杆的感觉。
人生当然是有起落的,但起码这一瞬间,我不再觉得人生的低谷都是错误。
过去我所经历的每一步,都成就了现在的我。
要知道我长期以来作为一个阴暗悲观主义者,突然不觉得过去纯纯都是黑暗,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
今年在许多事情上都会有这样一瞬间释怀的感觉,虽然大部分都是靠朋友们,但我能接受这样的改变,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毕竟之前我都是一边接受朋友的劝解一边依旧保持自我怀疑。
我好喜欢这种自己和自己坦然相处的感觉,这也算是一种新生吧。
让我更欣喜的是,我没有觉得“要是我早能这样就好了”,而是觉得“现在这样就很好”。
之前我总是前走三后走四,考虑这考虑那,反而被局限在原地动弹不得。
但今年起码在那些当下,我没有再执着于过去,也没有再忧虑未来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虽然看上去收获满满进步很大,但还是会有困住的时候。
之前和小金分享,关于我面对未来某件大概率会失败的事时的心态。
我说,我知道失败是常有之事,我也知道一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恒的失败,我明白这样的道理,但我无法从长期以来几乎快要成为本能的焦虑中挣脱出来。
尤其是当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时,任何一个错误,我都会归咎于自己。
所以我很讨厌成为队伍中的短板。
其实换一种角度来说就是,我还是,不是很情愿踏出自己的舒适圈。
虽然我也非常清楚,人生和减肥一样,是不能靠短期内的比较去判断的。
但就像我控制不住头一天暴食之后第二天上秤一样,我依旧在努力与自我对抗着,调整自己适应成长的周期。
今年最喜欢的电影《好东西》里,我很喜欢一句台词:
“为什么不能搞砸,又能砸到哪里去呢?”
不论“失败”还是“落后”,我的裁判只是我,我自走我的路。
之前提到过跟马博士聊天时她跟我分享的内容,现在依旧还是赞同。
“过往每次往前走的努力,或甚至只是个念头都意义非凡。”
回看去年的年终总结,不论是面对挫折迷茫或喜悦,觉得整个人的风格都沉稳了许多。
我不知道该不该用“有意义”来形容这个变化过程和结果,进步和收获也意味着我一定也失去了什么。
人不能一边前进一边回头。
不如说“转化”好了,这个词更适合我。
像大自然的新生与尘落,万物终究是个轮回,我也如此。
去年给自己的生日书里,我说或许要等下一个二十年再回头寻找答案。
但回望这一年,至少在这一瞬间,我能坚定的选择我自己。
“自提笔起,我知我是绝句”。
再见,2024。
你好,2025。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