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为促进学员改变而教学》第二天,我忽然发现我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如何理解建构主义,如何进行五星教学。我更大的收获是给自己重新定义了身份。
原来的我,更多是知识的搬运工。我很喜欢研究概念和定义,为什么如此,著名权威都有何观点,应用步骤是什么……感觉弄清楚一个系统,弄明白逻辑关系,环环相扣特别有成就感。
阅读的笔记、课程的笔记,我都争取原汁原味的记录,目的是精准,保持知识的权威和经典语录完整。
首先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部分学习者都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发现,大家都爱好把各种知识拍照、录音、下载、保存,这样做的目的是,知识是完整的,也有安全感,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知识的所有权仍然在老师和发布者那里!”
知识所有权转移的标志,是你经过思考、质疑,经过与你的旧有经验结合,将知识的原材料酿成了自己的酒,经过炉火或蒸馏,高温或冷却,通过“知识再生产”有了自己的版本。
当你将知识应用转化为能力,更有效率,更有创新地应用,学习才有价值。
回顾我简书的每篇阅读量,大家喜欢的文章分享都倾向于,实际应用故事和案例,而纯知识理论阅读量少,因为内容往往与阅读者个人需求无关,读者无法关联。
作为学习者,我们要重视转化过程,输入知识时要避免全盘照搬,一字不落为目标。而是要思考、关联、对话,要酿造属于自己的版本。
作为老师,我们避免给学员纯知识,百度可查到的信息往往对学员没有太多价值,要引导学员与自己原有知识对接,扩展……课堂要分享老师个人有感受有案例有情感附着的内容。
百天写作第95天。祝贺自己身份重新定义,从搬运工到酿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