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谓陶谦禅让徐州不同,正史中确有刘表让荆州之载。
参《英雄记》载:‘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又《魏书》有载:‘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但实则是刘备在荆州已得到部分世家的支持,刘表此举即是试探、亦是警告。
故裴松之尝道,‘表夫妻素爱琮,舍适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即刘表言不由衷。
司马彪的《战略》中载,“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
即刘表立足、平定荆州,依靠的是蒯家、蔡家等世家的支持。
故刘表此举,试探刘备的同时,亦在试探世家的态度;警告心怀二志的世家,并逼迫刘备表态,顾其声誉,感其恩情,而无法食言而肥……
又《先主传》载,刘备南逃,过襄阳时「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除却伏龙、凤雏外,习家习祯、习珍兄弟,马家马良、马谡兄弟,杨家杨仪、杨颙皆仕于蜀汉。如果没有曹操南征,刘备逐渐收拢人心,步步蚕食荆州军政,代荆州而立,亦是水到渠成。
但此亦是蒯越、蔡瑁等人希望刘琮投降曹操的原因……
庞家、习家、马家、杨家等家族选择了刘备,因为这些家族即使将来受到曹操的重视,亦不会改变当前荆州世家间的强弱对比。但刘备客至荆州,却是并无根基。欲在荆州立足,则需扶植势力偏弱之家族,以对抗相对强势的蒯氏、蔡氏等族。
否则只会被这些世家架空。
而以蒯家、蔡家在荆州的官爵,投靠刘备亦无多少进阶,反而会遭刘备打压盘剥。
且据《襄阳耆旧记》载,“蔡瑁少为曹操所亲。刘琮败降后,曹操顾访瑁宅,入蔡瑁私室,呼见其妻儿,并谓蔡瑁道:‘德珪,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孟星不见人时否?闻今在此,那的面目见卿耶!’”
可见,曹操与蔡瑁之亲密程度。
而蒯越、蔡瑁等人此举绝非卖主求荣,对于刘琮而言,亦是曲终奏雅。
刘琮献荆州后,曹操表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后曹操表其功绩,迁谏议大夫。反而是其兄刘琦,投身刘备阵营,却在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后不久,莫名病故。刘备随即取代刘琦,接任荆州牧。
刘备本想在荆州绳锯木断,却被蔡瑁等人釜底抽薪,导致刘备美梦落空,不得已奔南而走,开始了南逃之旅……
《先主传》载,‘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刘备所谓的「不忍」,非不忍也,实不敢也。因为刘备能够一路投公孙、奔陶谦、委吕布、降曹操、寄袁绍、靠刘表,次次死里逃生、披荆斩棘,尚能安然无恙,靠的就是其「仁德之君」的人设。
此时如果占据襄阳,则违背了与刘表之言,人设立崩。
且刘琮暗中归降,导致刘备师出无名,并且时间仓促。同时刘备在荆州根基薄弱,蒯家、蔡家与己不和。到时外有曹操大军压境,内则群臣离心离德,局势更是凶险无比……
故刘备一路南逃,准备占据江陵,因为江陵囤集大批军用物资。
《先主传》载曰「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但刘备即使再焦急亦未抛弃追随之人。其一、在刘备想来,曹操的追兵尚需时日;其二、如刘备所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而十万追随者,除却百姓外,掺杂着大量愿意跟随刘备的世家、官吏之眷属、仆役……
故刘备如果独自而走,不仅失了百姓之心,更会失去一些世家的支持。或许这些世家、官吏即会被随之而来的曹军降伏、收编。徐庶之母,即是被录于史册的例子。
如此刘备即使先行占据江陵,面对随后跟进的曹操大军,亦是浮萍无根。
且《先主传》载,‘刘备亦曾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即刘备自樊城南撤,便是兵分两路。刘备由陆路南下,而关羽则率水军沿汉水南下,再于江陵会合。换言之,关羽完全可以先行入主江陵。
当年刘表出入荆州,蒯越曾言,‘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可见,江陵之重要性。故曹操听闻刘备已然南撤江陵,便立刻放弃粮草辎重,轻装急行赶至襄陽,并亲率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将刘备堵截至当阳之长坂坡。
再一次出其不意,杀的刘备是措手不及,且损失惨重……
《三国志·曹纯传》中载,‘曹纯跟随曹操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后进降江陵……’
换言之,长坂坡之役实则是曹操对于刘备的一场截杀。五千精骑横冲直撞,刘备的队伍即刻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先主传》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但经过小说之改编,后人铭记的只是赵云七进七出之龙胆、张飞据水断桥之勇武、刘备怒摔阿斗之仁义……
但历史中并无赵云七进七出之载,亦无糜夫人投井自缢之述。
前文尝有分析,赵云在蜀军中属于刘备私人部曲。长坂坡之役,赵云实则是保护刘禅以及甘夫人逃出重围,故不可能出现七进七出之举。
而保护少主本是赵云职责,刘备亦无需以摔儿子收买人心。
张飞的据水断桥之「断」字,实为阻隔、隔绝追兵之意,并非将桥震断。
而糜夫人自建安元年(196),被其哥哥麋竺进献与刘备,至建安五年(200),被曹军俘获带回许都后,便再无记载。
刘备虽是狼狈,但却未至绝路。据《江表传》所载,“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於当阳……后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即曹操追至长坂坡之前一日,孙刘已结盟。
故在曹军追兵至,刘备见退守江陵无望之际,立即放弃原定计划,转而向东奔江夏而去。由长坂抄近路直扑汉津,恰逢关羽水师,得过汉水,最终撤至夏口。
其中诸葛亮并未提前亲往江夏求救,而是在当阳兵败后,与刘备一同撤往夏口。《三国演义》如此安排,即刻意将诸葛亮置身在长坂坡兵败之外,避免其身上出现一丝瑕疵。
关羽自襄樊而出,所率水军亦约万人,船数百艘,并非仅带五百往江夏求救。
而小说弱化刘备实力,亦在为诸葛亮结盟东吴提前铺垫,以凸显其翻云覆雨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