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于天宝十四年,是杜甫赴奉先的见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出自此间。幼时读诗,只记这两句,当时只觉是寻常诗人语,不过是对于时代的浩叹罢了。而今纵观全诗,方知“冻死骨”中有诗人的幼子。“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读到此,才觉得少年的自己真是不解世间事,只为读诗而读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前一联是“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并有“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这写的是杨家贵戚。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犹在梦中,美丽的杨氏姐妹没有预测到她们次年将死于战乱。她们华丽的生命,骄傲的绽放在盛世,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她们是长安最亮丽的风景。
鲜血覆盖了杨花,尘归尘,土归土。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死亡的瞳仁,不知有无眷恋昔日的繁华,还是终于心地澄明,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老杜自己倒霉成这样,犹惦记着国家黎民。我好歹是个小官,不服兵役,不交租纳税,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平民百姓的日子定是更加辛酸。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守边防的士兵,该是怎样的悲惨。想到此,我的忧愁便高过终南,浩荡无际啊!
这便是老杜,个人的痛苦和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他来说,是一勺盐和海水相比的问题。和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诗歌之美,在于情怀,所以,老杜为“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