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惯性思维”?
惯性,是一个力学名词,指的是物体抗拒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抗拒变化,沿着原轨迹运动,这就是惯性。
惯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式,旧思路进行思考,看不到自己想法之外的任何可能性,卡在了固有的认知方式上。
举个例子。
你有没有听过“跳蚤试验”?
一位教授把跳蚤放进一米高的玻璃杯,结果跳蚤轻易就跳出来了。
接着,教授给玻璃杯加了玻璃盖,跳蚤一跳起来就撞上了玻璃盖,跳蚤撞了很多次之后,学会了根据玻璃盖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后来,教授拿走了玻璃盖,但跳蚤已经无法跳出那个玻璃杯了。
这个实验,验证的就是惯性思维。
用某种习惯眼光去看待一个人;依据某个自以为成熟的观念,去思考一件事;依赖于某个方法和路径,去做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惯性思维。
在工作中,这种惯性思维是无处不在的。
在绩效评估中,评价一个员工,对他现在的进步和潜力视而不见,仍然以过去的有色眼光去看待他。
做创新业务时,团队做不出业绩,习惯性地归咎于团队的能力不行,而不去考虑是否是公司背后的战略决策、组织系统出现了问题。
在目标制定和执行中,制定了一个增长翻倍的高目标时,沿用过去的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做事,而不进行创新。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思维上的惯性,会让你拒绝外部信息的输入,你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惯性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们一旦有了惯性思维,就逐渐变得思维僵化,头脑简单,也就很难再有更大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