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家长聊天,她说很多书孩子只读了一遍,担心只是翻着玩,没有精读,不会有什么收获,家长觉得一本书至少要读两遍才好。
凭着自己的读书感受以及对孩子的观察,觉得只要能够充满乐趣的读,哪怕只有一遍,一定会在心里留下一些痕迹,会有收获。所以当时就把我的感受告诉家长。
事后,发现这个问题好像不止一个家长提到过。我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叫精读?怎样读才会有收获?感觉光用次数去衡量不太准确,我想如果用相同的方法读两遍,不会增加多少收获。因为用同样的行为,怎么可能收获不同的结果呢?
一本书,读的有没有收获,是不是在精读,首先要看孩子有没有在认真的享受,主动的去阅读。然后,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去思考?是不是有目的去读?
什么叫有思考的阅读呢?
比如孩子在读诗的时候读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画面,有一天看到类似的情景,他便脱口说出这一句诗,去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这就是有思考的阅读。
还有,有一次我给孩子推荐《马提与祖父》,这是一本讲述祖孙情深的故事。有个奶奶跟我反应,孩子读完这本书之后,好像突然变得懂事了,不仅不让奶奶帮他洗脚,还说要帮奶奶洗一次脚。在读的过程中有启发,并运用到生活中,这就是有思考的阅读。
那什么叫带着目的去读呢?
比如孩子想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是目的。再具体一点,如果你想让你的文章文字优美,你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多留意优美的词句,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描写人物外貌,那么在读书的时候去书中观察,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如果你希望你文章中人物形象更生动,那在读书的时候,就去观察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去把一个人刻画的有血有肉的。
所以精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阅读,虽然重复阅读也是精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但重复会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知识背景下,不同的环境中去重复阅读,重复体验。才会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