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一般而言正是一年中螃蟹最肥美的时候。但今年夏天的高温影响了螃蟹的褪壳成熟,上市也晚了一个多月,往常中秋赏月持螯酌酒之趣至秋深方得。
中国人吃蟹的传统上可追溯至周代,两三千年延续至今有了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螃蟹美味的诗文趣事。北宋词人苏舜钦赞其:“蟹之肥美,抵得上江山之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着实可爱。难怪他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明末清初的李渔,则把吃湖蟹上升到了类似于宗教信仰的崇拜,他说蟹是他的命,每年湖蟹上市之前他就要准备好买蟹的钱,并称之为“买命钱”。而其对蟹的烹饪更是追求本真,不能煮、不能煎、不能加佐料、不能加配菜,只能蒸了自剥自吃。
蟹之种类不少,按生长环境大抵分为湖蟹、河蟹、塘蟹、稻田蟹和海蟹。虽海蟹中不乏味美至鲜的青蟹、皇帝蟹、梭子蟹等等,但中国文人笔下说的还是淡水蟹,其中以湖蟹最受推崇。
今年因天气影响上市的螃蟹看着都不算大,只是略尝了几回,不太尽兴。前两天和顾总等几位朋友午间在石锅鱼吃个工作餐,顾总自带的螃蟹倒是惊喜了一回。四两有余的螃蟹经饭店蒸好端上来煞是好看,蟹壳饱满得像是要撑开又隐隐透出黄色,橙红饱满、体态丰腴,未食蟹香已至。每人分配一雄一雌,先掰下粗壮的蟹足蟹螯暂搁一旁,用力掀开蟹壳,果然黄满膏肥,鲜香扑鼻。去除蟹腮、蟹心,掰成两截,入口蟹黄略硬有嚼头,鲜香饶舌,油脂细腻若髓。复蘸姜醋,更添鲜香回甘,还较之前多了几丝清甜。而橘红色半透明胶质的蟹膏香味与蟹黄又有些许不同。口感更细腻、浓密,它不像蟹黄入口即香,需要含在嘴里,慢慢品味,同时口舌也被黏黏的胶质包裹,口感更是多了些厚度。吃完蟹黄蟹膏后,清香甘甜的蟹肉、蟹螯倒像是小清新了。
前几年没有疫情时出行方便,每年秋深总要去各地走走吃吃,其中到阳澄湖吃蟹总是首选。这几年情况特殊,尽量不去外地,呆在家里应季尝尝美食倒也抚慰了不能远行的心。
虽说今天冬至了,可胜在天气暖和,惠山古镇的菊展正盛。晋代隐士毕卓诗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螫,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大约打那时起,吃蟹、饮酒、赏菊、赋诗,遂成了名士秋天里的风流韵事,眼下食蟹赏菊亦是雅事。加之耽误了一月多上市的大闸蟹正好膏满黄肥,肉嫩味美。梁实秋说:“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既然如此,无论雅俗,且抓住秋的尾巴,赴一场与蟹相约之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