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工作中,分解电瓶。一块电瓶,是由一个个单格的电瓶串联在一起的,通过汇流条连在一起,汇流条上由垫片、螺帽固定。这个应该算是基本操作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专门讲过的,当时还强调,一定要用抹布,把电瓶盖住,只露出需要操作的地方,进行工作。目的,是为了防止金属良导体的扳手构成短路打火,烧坏扳手,使电瓶过度放电,烧坏电瓶的接线柱。
结果,扳手接触的那一刹那,“呲”的一声,火花飞溅。下意识的站起身,远离电瓶,还好扳手还在手机牢牢地握着,还好烧蚀现象并不严重。
电瓶短路打火对于新手来说应该不罕见,但也并非是攻克不破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想办法,防范一下。
墨菲定律指出: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既然这个工作之后必须得干,就要防范,不能让大家把错误方法一一给试出来,那就是惹麻烦了。自己亲自干都会出问题,更何况新手呢。
鉴于此,我想了几个方法:
1、用套筒扳手,避免两个电极接触的机会
2、用纸箱子的硬纸片,掏上洞,进行物理隔离
3、在扳手上下功夫:可以在扳手上缠上纸胶带,避免金属不分裸露;用粗的热缩管套在扳手上,然后加温热缩,使其贴合到扳手上,达到绝缘目的;也许可以用安全套,套在扳手上,同样的隔离绝缘效果。
目前,试过的方法有前两个,还是有效果的。其实,按照老师的方法,小心细致,就可以保证安全。其他方法再完善,如果思想上重视不够,还是可能出问题。
保证安全,源头在思想,基础在技术。我们既需要在思想上绷紧安全之弦,工作时不急不躁,小心耐心,又需要在技术上探索改进,不断堵塞漏洞。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得是这样的状态。尤其要防止思想麻痹大意,导致老司机出新问题。
想到的第三个方法,对我来说,真的感觉是大开脑洞,虽然还没有实行,但感觉是由成效的。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实践出真知。以后还是要多动手,人必须自食其力,无论何时,都不能眼高手低,犯一些低级错误。
正可谓: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自己动手,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期待能拥有卖油翁一样的技艺,唯手熟尔。大国工匠,不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嘛。坚守平凡,一点点积累,一丝丝打磨,不变的方向,不竭的东西,不懈的努力,不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