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66

10.64

(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己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数,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常以因己而坏人之才为忧,则不敢惰,四益也。

出入,指外出娱乐、应酬等。

数数,多次重复。

瞻视,指观瞻,外表形象。

横渠先生说,人们在教授孩童学业的过程中,自己也可从中受益。总是被孩子们牵绊,使自己不用出去应酬耗费光阴,此一益;反复教授同样的内容,自己因此彻底理解了文章的含义,此二益;面对学生,一定要穿戴整齐,因而重视自己的外表形象,此三益;时常担心自己误人子弟,因而不敢怠惰,此四益。

一、给孩子上课,不但要讲文义,孩子心智没有成熟,还要教授洒扫应对等基本规范,孩子还可能吵闹打架,因此有大量琐细繁杂的事务,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真正是被绊住了,迫使教师专注于有意义的教育事业,不至耗费光阴于无聊的交际应酬;

二是教学相长,在帮助学生的不足和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三是迫使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自律严谨的品格;

四是为了胜任教师的岗位,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卷十一教学

11.1

(《周子通书·师第七》)濂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严毅,严厉刚毅。干固,干练执着。强梁,强横。邪佞,伪善。俾,使。

横渠先生说,人的禀性有刚柔之分,刚和柔都有好坏两个方面。禀性刚的优点是,正义、正值、果断、干练执着;缺点是刚烈、狭隘、强横。禀性柔的优点是慈爱、顺从、和顺;缺点是懦弱、犹豫不决、伪善。

横渠先生说,所以过刚过柔都不好,只有中道,才是和谐的,符合礼节的,是通行天下的大道,是圣人的事业。所以圣人教学育人的宗旨,是使学者自己改掉坏毛病,自己不断学习以实现中道为目标。

《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