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暖场:
反思我再沟通过程中运用过或者听到过哪些控制型语言。
简要评价:我们也会被控制型语言塑造,我们肯定也不喜欢控制型语言
二、尊重的概念
1、引导思考:如何定义尊重?尊重我是不是就要听从我的意见?有没有觉得尊重我就是要按照我说的做?为什么我们会在别人不听从我们的意见,不按照我们说的做的时候,就会说,别人不尊重我们?
2、尊重的定义——尊重就是从他人的视角看他人经历的一切。
金句:爱他,如他所是,非我所想。
阐释:了解对方的存在状态,让他成为他的样子,而不是幻想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如果我们再谈话沟通中,表现出这样的感觉,或者给了对方这样的感受,就是“你的这个不行”,这样的状态就会立刻让对方感受到不尊重。
标注对方的情感,也就反应情感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他的此刻的状态是被接纳的。
疑惑:如果要对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怎么做呢?怎么样才是尊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呢?大概是反应情感,标注对方此刻的感受,表达我的看法。想起《非暴力沟通》中的主要的过程——说事实、讲感受、找需求、提要求
3、不尊重的具体做法
思考的角度:别人对我做过什么或者我对别人做过什么不尊重的事情。
A 贴标签,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不尊重的方式,
例子:你就知道哭。这样的语言就是不尊重的重要方式——贴标签。不良后果很多,比如你贴什么标签,就会成为什么样子,比如我是个爱哭的孩子,已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当你给孩子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的时候,孩子就一定会成为你标注的那种人;我妈妈不喜欢我哭,但我就是个爱哭的孩子,于是孩子内心就产生扭曲了、冲突了。
B 忽视
例子:孩子穿好衣服出门了,衣服不好看,换了、太冷了,穿上秋裤;
玩的正开心呢,回家,赶紧回家;看似尊重,但是没有在乎对方感受的例子。一家人出游,到时间该走了,跟孩子说:“”爸爸很忙,我们回家了”,这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的做法是“我知道你现在玩的正开心,爸爸陪你一起玩你一定特别喜欢吧。现在我们该回家了”
溺爱也是忽视。孩子在外面打了人,回家你说没事没事,吃饭。
后果:没人在乎我的感受,我是空气,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C 威胁
例子:你不听话,我就……;长大后孩子学会的就是“你不给我买手机,我就自杀”,这就是从父母处学来的威胁。
后果:这回让孩子对生活没有掌控感,没有选择权,他会觉得生活就是一场交换游戏,孩子的自尊水平会越来越下降。
例子:嘟嘟说的“我发誓”,爸爸回应“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相信”
D 评判、攀比、奖赏、挑剔
三、反思
竟然深刻的觉知到,在生活中我竟然做过那么多不尊重别人的事情。嘲讽、贴标签、威胁……时时刻刻都在生活中发生着。这些还是我能感知到的,肯定还有一些是自己的盲点象限,没有尊重别人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对于贴标签这个事情,大家并没有多敏感,比如对孩子说,他就是不爱活动、他就是很喜欢宅在家里,这些都是贴标签啊,对于学生呢?讽刺挖苦好像是我的常态,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事实是,我经常会伤害别人,语言暴力真可怕呀!
对于学生肯定有更多的时候,我是做不到尊重的。打击、挖苦,这样的自己现在看起来是面目可憎,时刻提醒自己:别做那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哪怕他们慢一点,也要静待花开,或者如于永正一样,伸出自己的手指头,五个指头不一样长,愉悦的接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