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文‖张爱敏
审视二模、三模成绩,发现古诗文阅读类试题失分率猛增,特别是释词译句类竟然有同学全错。于是,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晨读时回归课本,关注课下注释中的关键词句、特殊句式,以及对古诗词中关键句进行分类积累,强化理解记忆。
昨天,检查端午节作业,竟然发现要求针对10个古诗词做的圈点批注竟然没有几个完成的。心理阴影面积爆增,但马上告诫自己,生气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及时补救,让损失降低成本。于是,下午的辅导课对古诗词中描绘画面与简述画面做了对比,并列举几个典型诗句做了解析,然后勾画了几道题,让同学们练习。
下课时,简单询问完成情况后,刚准备走下讲台,一个声音传来:“……听不懂……”
我一看是吴奥棋,就随即停下脚步:“那里听不懂?来,我给你再讲讲……”
“都听不懂……”他坐在座位上扭了两下,直接拒绝了我。
我忽然很无语,甚至有点想流泪的感觉。
“讲这些用处不大……”又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是刘家钰,班级第一名。
“你的语文成绩原来多少?”我清楚地记得前不久他的语文成绩是103。
“80多分!”他回答。
“原来80多,现在最高103,还不算进步?你的意思是老师不讲,自己复习?”我突然有点心跳加速了。
“不是。但这次还是90多分。上次103是你改的卷子。”我想起有一次班里考试确实是我自己改的卷子,但学生确实也做得好,我当时改的时候就觉察到了,优秀的都有一二十呢,他也是其中之一。
但如此质问,如此思维,我突然感觉自己教育的失败。我终于明白了班里几个优等生为啥语文成绩上不去了,因为他不认可站在他面前的语文老师,我也终于知道了他课堂上眼神的含义……此时,有同学异样的目光在我与那个同学间游离。
“是吗?哪些没用?”我依然想知道问题在哪里。
“对提分效果不大!”他又嘟囔一句。我不在说话,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烧。是学生的质疑吗?好像不是,而是孩子们的态度,以及思维方式。
回到办公室,我把刚才的一幕与同事分享,讲述自己课堂内容,表达自己的困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想起成绩稳中有升的几个同学,从他们看见我的表情与动作中我读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欢与接纳”,而成绩一直徘徊不前的无非就是不欣然接受自己建议,更不会去行动的孩子。
我突然发现原来自以为的“想看两不厌”,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单相思”,我这个“后娘”从来没有走进某些孩子的心里,亦或是他固有的思维逻辑从来都在与我对抗。
向同事倾诉一番,心情好多了。到了签退时间,大家都去签退了。办公室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发了会儿呆,继续备课。本来打算进行记叙文阅读典型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但考虑到下午的一幕,我备了节作文立意指导课,边备边祈祷:但愿能符合娃们胃口。
临近放学时,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曾经的毕业生旭和桂来找我玩,特别是两位可爱的姑娘的聊天冲刷了内心的郁闷,她们聊曾经最喜欢上的语文课,特别是旭聊对即将上初中的弟弟说如果遇不到我这样的老师将是人生一大遗憾,还说她妈妈找到我曾经给她的生日信让弟弟读……还聊起现在的对老师惧怕的困惑。我脱口一句一句“心中住着魔鬼,看到的都是魔鬼;心中住着天使,看到的都是天使”,突然感觉释然了。原来,拯救自己的依旧是自己。原来旭和桂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来拯救我的啊!抱抱两个小姑娘,挥手道别,一支歌开始在心中流淌。
结合学情与考情,还是觉得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强调一下文章立意。于是,坐下来继续备课,做课件,心儿平静而快乐,所有的不快已经灰飞烟灭,随风而去。
先是二班的课,能感觉出来这群孩子的兴奋与热情。说实话,二班学生虽然没有一班成绩好,但其情商足以让我感到累并快乐着。一节课很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但愿能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一粒如何立意的种子。
第三节一班的课,走进教室,人声鼎沸。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找到刚才发到文件传输助手的ppt打开,特意关注了一下刘家钰,没有表情,一直用双手相握托着半边脸,看不到喜怒哀乐……我赶紧收回目光,停止胡思乱想。
说实话,作为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今年又是中途接班,背负着升学压力,牵挂着家长的钱袋子……想方设法调动学习积极性,绞尽脑汁进行复习课设计,只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实力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触碰家长的钱袋子……
明天或许需要找几个同学沟通了一下了,聊聊当下的需求,聊聊成功的内涵,更要聊聊学习的真正意义。也许太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切为了孩子。尽心尽力,用心用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足矣。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热爱生活的人,从来都不怨天尤人。永远祝福自己,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无论身处怎样的委屈与不幸的环境,都让自己的精神处于强者的状态,永远充满进取精神,永远都能以幸运星自居,永远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