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63
卷二·根结第五
3/18
原文:
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关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也,当穷其本也。
原文译文对照:
~~~~~~~~~~
太阳为关,
循行在人体表周的三阳经中,相对来说,手足太阳经位置在人体背面(后面),与外界病邪接触的几率最大,相当于最为靠外,如同门扇外面的门闩,主司开启门户;
阳明为阖,
循行在人体表周的三阳经中,相对来说,手足阳明经的位置在人体腹面(前面),与外界病邪接触的几率最低,相当于最为靠里,如同门扇本身,主司闭合门户;
少阳为枢。
循行在人体表周的三阳经中,相对来说,手足少阳经的位置在人体两侧(左侧面和右侧面),与外界病邪接触的几率居中,相当于半表半里,如同连接门扇与门框的转轴、合页,像枢纽一样,主司使门户或打开、或闭合的切换。
故关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
因此,如果三阳经之“开门”的调节功能失常,就会在肤肉部位爆发“肉渎”证候:即肤肉溃烂、化脓、红肿等证候。
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
因此,体表突然爆发的肌肤红肿等疾病,应取刺手足太阳经上的穴位,并当根据该经脉中当下气血运行特点所反映的正邪相搏状况,判定属正气过虚引起的虚证,还是病气过实引起的实证。虚证用补刺法,实证用泄刺法。
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所谓“肉渎”,指太阳经主表,太阳经失开,人体表面新陈代谢的垃圾,堆积在体表肤肉之中,无法排出,而引起肌肤因太阳经病气过盛而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斑疹、皮下结节、红肿、发炎、溃烂、化脓等,各种败坏、腐坏现象的证候。
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
如果三阳经之“关门”的调节功能失常,就会使人体精气无处止息而难以聚集成势,导致该处肢体因气血不足,而出现痿废不用的证候。
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
所以,当肢体肌肉发生痿疾,可取刺手足阳明经的穴位来治疗。同样,也应当根据该经脉中当下气血运行特点所反映的正邪相搏状况,来判定属正气过虚引起的虚证,还是病气过实引起的实证。虚证用补刺法,实证用泄刺法。
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
所谓“无所止息”,指阳明经主肉,阳明经失闭,则邪气进入阳明经内、阻滞真气运行,使真气不能充满肢体肌肉,导致肢体肌肉得不到足够气血,从而无法发挥功能。
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
如果三阳经之“合页转轴”的“枢纽”调节功能失常,就会使骨架松动,而不便站立、不便行走。
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
所以,当发生骨架松动摇晃的“骨繇”病,可取刺手足少阳经穴位进行治疗。同理,应当根据该经脉中当下气血运行特点所反映的正邪相搏状况,来判定属正气过虚引起的虚证,还是病气过实引起的实证。虚证用补刺法,实证用泄刺法。
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也,
所谓“骨繇”,指因少阳经主筋,少阳经失枢,则筋腱松弛,不能约束骨节,致使骨架松动摇晃的证候。
当穷其本也。
如同上述疾病一样,治疗各种疾病时,都必须搞清楚各种证候在人体经络层面的根本来源,才能正确施治。
~~~~~~~~~~
老黄历择吉,2024.2.26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62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64
推荐:猴子森林63:手足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