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神兽出笼!大街小巷满眼都是奔跑、追逐、嬉戏、骑行或以各种姿态玩耍存在的娃娃们。在假期面前,无论试卷上的数字多么刺眼,内服或外用的甘蔗多么粗壮,发下的校本作业纸多么厚重,这些统统都褪成了黑白色,成了老旧电影。眼前的自在日子是多彩鲜活的。
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孩子们面前是假期,大人们面前是忙碌。孩子们脑子里的是爱看的电视,温暖的被窝,吃不完的美食和零食,聚会游戏……大人们想的是眼前的娃娃要寄放哪里?午饭怎么解决?过年的地点、家里的卫生、岁末的材料单据、悬而未决的年终奖、谁家年礼还没送,老人的年货是否备齐……,这些都能随着时间一件件解决。大人和孩子在同一个时空 ,却过着平行的生活,唯有一点———学业是相交。
“全班10多个满分,他居然给我来个96.5,真的是掐死他的心都有了”“你还让不让我活了”“就这成绩你还不补习,你想咋滴啊”“你以为你是为我啊,那我为谁啊”
友人说她自己低学历的辛苦,诉说她到处的求教方法以及不停的反省哪个环节还可以加强……这拖沓低效的对话在我的一句“还好我不是你的孩子”中结束了。
友人三岁丧母,被祖辈带大,初中辍学独自在深圳闯荡,置下两套学区房的家业。夫妻俩人是朋友圈里出名劳模,长途奔袭十几个小时点自驾后不休就能连续上班。可能也正因如此拼搏,不希孩子辛苦劳顿,对孩子学业的要求更是紧迫但很。满满当当的补习班自不用说,自己也是面向身边的教师朋友以低低的姿态不停求教。如果给她的建议是平和而非鸡血的,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如果一起打开虎妈模式,得到认同的同时又唤起她无尽焦虑。你们老师比较会教,你们知道方法,你们教室读书有保障,你们没吃过没有学历的苦……
面对和接纳,是课堂中一直都有的主题,然而却是无比艰难的话题。通宵达旦的读完《追风筝的人》似乎与阿米尔少爷一样体验内心的渴望、愧疚、惶恐、挫败及欣慰,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若无断骨伤身毅然,怎能踏出接纳自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