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286:汉纪(四十九)


      《<资治通鉴>研读》

      286:汉纪(四十九)


荒淫的汉灵帝


175年春三月,汉灵帝诏令儒生校正《五经》文字,命令议郎蔡邕用古文、篆、隶的三体书法,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太学门外,让后世儒生们通过石碑对照学习。石碑开始树立在太学门外后,每天前来观摩临摹的有上千辆车子,洛阳街道挤满了这些儒生的车辆。

当初,朝廷在商议时,认为各州郡中结党营私,有的通过各种关系形成裙带,于是制定禁令:州郡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其亲属不得在对方的州郡中担任官职。后来又制定了“三互法”,对官员的控制越发严密,官员的选拔程序越来越繁琐,以至于幽、冀两州中的职位长期空缺没有增补。

蔡邕上书汉灵帝说道:“臣看到幽州和冀州这两个地方,都是过去勇士战将辈出的地方,现在遭受连年兵荒饥馑,慢慢空虚消耗。现在各县的百姓所剩无几,办事的官吏缺乏,三府中选拔官吏中时,几个月都不能确定人员。臣经常对此事感觉奇怪,但议论者却说要回避‘三互’,其他十一州的官员禁止到这两州任职,只能从这两州中选拔。这两州中的人士,有的受到任职年限限制,被长期滞留在下面,得不到提升。愚臣认为,‘三互’的禁令,主要是禁止那些道德浅薄之徒的,但有些官员却强调这是朝廷禁令,要严格遵守,在任用官员上拘泥于条条框框,早已经违背了设立‘三互’禁令的初衷,这难道不是人为设置障碍吗?当年韩安国在服刑时被提拔,朱买臣在幽贱中被重用,后来因为才能突出,又回到原来的郡中担任太守,也没有本地任职一说。臣希望陛下效法先帝,暂时搁置‘三互’禁令,要在其他州郡中选拔官员前往两州任职,不要再拘泥于任职年限和‘三互’禁令,以便尽快补齐缺失官员。”

书信奏报给汉灵帝后,没有任何回复。

臣司马光曰:叔向说过:“国家将要灭亡,法律制度肯定繁多。”圣明帝王施政,谨慎选择贤良后使用,凡是朝廷内外的大臣,有功就要赏赐,有罪就要诛杀,没有远近厚薄,法律不繁琐但实现天下大治。为什么做到这样呢?这是施政掌握了根本之道。在国家衰败后,百官的选任不能选择贤良,法律禁令越来越多,防范措施越来越密,有功的碍于条文规定不能赏赐,作奸犯恶的通过巧妙解释法律免于诛杀,上下烦劳互扰天下大乱。为什么导致这样呢?因为这是施政舍本逐末了。在汉来帝时期,刺史、两千石官员贪如豺虎,残害百姓,但朝廷却信守“三互”的禁忌。从现在来看,就不仅仅只是非常好笑,并且还要深以为戒呢!

汉灵帝封河间王刘建的孙子刘佗为任城王。

夏四月,七个郡、国发生大水。

夏四月五月丁卯日,汉灵帝宣布大赦天下。延陵园发生火灾。鲜卑人进犯幽州。

六月,弘农、三辅地区发生螟灾。

于窴王安国进攻拘弥,把其打得大败,杀掉拘弥王。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自征调军兵,辅佐拥立拘弥的侍子定兴为王,全国部众只有一千多口。

176年夏四月癸亥日,汉灵帝宣布大赦天下。益州郡蛮夷反叛,太守李颙征讨平定。

五月,太尉陈耽被免职,汉灵帝封司空许训为太尉。


党锢之祸


闰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说:“那些所谓的党人,或者年长学识渊博具备大德,或者是官员中的英俊之才,他们都应当成为王室的股肱之才,在陛下左右参与国家大计,但现在却被长久禁锢,在污泥中忍受屈辱。谋反大逆的还蒙受大赦免除罪责,党人到底有什么罪责,却唯独不宽恕呢!现在灾异屡次出现,水旱灾害接连来到,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应该加以赦免,以符合天下人之心。”

汉灵帝看到奏报后大怒,立即诏令司隶校尉、益州用槛车收捕曹鸾,押送到槐里监狱,拷问杀掉。于是汉灵帝诏令各州郡再次调查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的在位者,全部免年官职禁锢,并且涉及到五服之内的亲属。

六月壬戌日,汉灵帝封太常、南阳人刘逸为司空。

秋七月,太尉许训被免职,汉灵帝封光禄勋刘宽为太尉。

冬十月,司徒袁隗被免职。十一月丙戌日,汉灵帝封光禄大夫杨赐为司徒。

这年,鲜卑人进犯幽州。

177年春正月辛丑日,汉灵帝宣布大赦天下。夏四月,发生大旱,七个州发生蝗灾。

汉灵帝下诏令三公逐条奏报长吏中的严苛酷政贪污者,把这些人罢免官职。平原国相、渔阳人阳球因执法严酷,被征召押往廷尉府。汉灵帝因阳球以前担任九江太守时,征讨贼寇有功,给予特赦,封为议郎。

鲜卑人进犯三边。

洛阳的几十名市民自称是宣陵孝子,都被汉灵帝下诏令封为太子舍人。秋七月,司空刘逸被免职,汉灵帝封卫尉陈球为司空。

当初,汉灵帝喜欢学习,曾经亲自撰写《皇羲篇》五十章,引来无数能写文作赋的儒生附庸风雅,汉灵帝让他们在鸿都门下待诏。后来很多书写尺牍和善于鸟篆的书法者,也都加以招引,人数达到几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结交很多品行不端之徒,安置到鸿都门。这些人善于讲解乡间街道中的一些庸俗小事,懂得如何讨汉灵帝欢心,汉灵帝把他们都安排在不合适的位置。另外 ,汉灵帝长久不进行郊祭宗庙的礼仪。

汉灵帝诏令让群臣都要陈述施政中的过失。蔡邕呈上密封的奏报说:“天子到郊外郊祀五帝,引导神气为丰年祈福。还要到清庙中祭祀,崇尚孝敬,养老辟雍,昭示礼仪教化,这都是作为帝王的头等大业,也是供奉祖宗必须要做的。但有关部门多次忽视藩国丧葬,或者把宫内有人生产,以及卒吏小病小灾,都当作禁忌理由,因此忘掉了祭祀的大事,听信有关禁忌的书籍,拘泥于小的事故,亏欠了祭祀大礼。今后的斋戒之事应当按照旧典,以此回应风、雷等妖事灾异。古代选取贤士,必须要让各诸侯每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孝武皇帝时期,由州郡中举荐孝廉,另外还要推荐贤良、文学人员,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朝得到贤良辅佐,就是这些办法。至于那些书画辞赋者,只能作为小才干,在匡正国事治理国家方面,没有什么实际能力。陛下在刚刚继位之时,最先涉及经术,在听政的闲暇之时,观看文学篇章,只是用以休息的。现在的博弈之术,并非是宣扬教化取士的路径。一些士人迎合陛下喜好,竞相取容,谋取私利,犹如鼎沸一般。技艺高者会用一些经术借以讽喻,技艺差者则用民间对偶俗语,类似于俳优,还有些人剽窃他人的文章,冒充知名士人。臣受诏在盛化门中录取士人,有些未被录取者,也会随着被录取者一起受到陛下接见,甚至封授官职。陛下已经施以厚恩的难以更改,这些人只会安享荣禄,从大义上看已经属于优待了,不要再让他们担任州郡官员治理百姓了。当年孝宣皇帝在石渠阁大会群儒,孝章皇帝在白虎殿聚集儒学大师,讨论经学,解释经义,这些事情有关国运,陛下应该效仿。至于小能小善,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孔子认为“致远会有偏差”,君子应该以大事为重。另外,那些挂名为宣陵孝子的,被封为太子舍人。臣听说,孝文皇帝留有遗诏,对穿丧服者只允许穿三十六天。作为继承大统的嗣君,与先帝有父子之情,公卿列臣蒙受皇上厚恩,也要抑制感情,不能逾越礼制。现在,一些诈伪小人并非皇室骨肉,也未受到先帝私宠,没有俸禄、官位,他们的思慕之心没有任何依据,有些奸邪之人混杂其中。桓思皇后去世后,东郡就有拐带他人妻子的,也混在服孝人群中,本县官吏追捕后才伏罪受刑。各种污秽人物混迹其中,难以说尽。太子的官属应该选择德高望重的士人,怎能在陵寝地选择这样的无赖呢?这些人担任官员非常不吉祥,应当把他们遣送回家,以表明朝廷不受诈伪欺骗。”

书信奏报后,汉灵帝亲自到北郊迎接节气到来,到辟雍行祭祀礼仪,还诏令宣陵孝子中被封为太子舍人的,全部改封为丞尉。


蔡邕


黄其军

      作于2025年6月21日(古历乙巳年五月廿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285

《<资治通鉴>研读》284

《<资治通鉴>研读》283

《<资治通鉴>研读》282

《<资治通鉴>研读》28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