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金思维圈的好奇,源于我家有叛逆小学生的尴尬现状,我只是想弄明白,每天在我和儿子之间的对话和相处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感受和需求在左右着我。
我每天处在克制与爆发的边缘,动不动就路见不平一声吼,吼过之后又后悔,悔完了还是改不了,只要面对孩子,始终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挣扎。
看网上多少因为辅导孩子学习得心梗,绑住自己的手,朋友圈招未来丈母娘和婆婆的各种段子,实在是这个问题的各种花样操作。这种状况一定在思维的深层面上有个没有打开的扣结,才导致我们总在这种浅层次的情绪中挣扎。
看彭小六的简书标签里写道:我写作是为了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最近时间充裕,能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这些年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现在的状况并没有让自己多不满意,但却觉得没有最大程度的做到“尽人事”,但所谓“人事”这一点,自己一直没有找到清晰的思路和能让自己信服的一套价值体系。因此目前初步诊段自己的问题在于:思维方式的深广度和价值观的混沌。
所以我接触了《批判性思维》这本书,了解到思维,这个我们平时动辄就搬出来讨论一番的概念,其实我们可能还真拿不准。思维包括八种要素,截书中的图示如下:
所以,我最早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其实只是很笼统的说法,应该是要具体到这八种元素,或者说这八个环节的某些部分存在缺陷,因为一个正常人并不是完全不具备思考能力,只是哪些环节较弱或衔接上有些欠缺而已,因此我修正了对自己的极右向的批判。
但是这些元素对我来说,也是极其抽象的概念。我作为思维的菜鸟,如果饿了,跑到实验室里去找化学元素吃,是吃不出饱腹感来。这种底层逻辑对我来说,抽象的层次太多,我无法看到生活表象和这些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我需要找一些相对容易,经过高能人士解读过的知识更实际。
“黄金思维圈”就进入到我视野,它的稳准狠直击问题本质,又快好省地解决问题的效率,使我对这个三个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彭小六,这位大咖,我的思想引路人的简书中,有八篇文章中曾用“黄金思维圈”去分析他所遇到问题,更增加了我对它解决我思维和现状问题的信心。
这就是我要学习“黄金思维圈”why环节自述。它深层次对应思维的八种元素,表层对应现实问题的解决,花此时间去增加自己对这个概念的认知和使用,很重要。
我如何学习“黄金思维圈”?这是how层面的问题。
首先我要找到尽可能段位高一些的一手知识去学习。通过搜索,可知“黄金思维圈”真的很受欢迎,我能接触到的比较系统的知识有:
成甲著《好好学习》第四章有专门的介绍。
“黄金思维圈”,单从概念定义来讲是非常简单的。截书中图示:
简单粗暴一点理解: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去做“黄金思维圈”的深度提问,大多数都是去解决了浮在最外层的what问题,有时候我们都通过what问题来找how的方法,那么这个how的方法就比较不靠谱,可能会偏离方向。
比如之前我曾做过英语学校的课程顾问,而顾问有一项工作内容是地推。实话实说,我比较讨厌这个工作内容,但我也很努力。我努力去研究怎样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怎样的话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打动人,甚至是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具亲和力。这些问题都由what层面做什么——地推这件事出发,进而引导我围绕其开展how层面怎么做的探索。当然这些how探索有的立竿见影,有的无关痛痒,效果之间的差异其实就在于是不是符合最中间的why内核。地推这件事,我从来没有问过why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或许有过一闪念,却只是不满的抱怨,所以也就没能从地推最核心的原因上去做工作,只有找到地推的最终原因,比如我们要去宣传品牌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策略和话术,我们要去采集信息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套路,再或者针对推广,除了目前地推的方式,我们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案去展开。现在想来的确是自己肤浅了。
所以从内核why出发,是一种高度凝聚,有指向性的分析,所有外层的问题和方法都是集中火力解决中心问题。
从外层what出发,是一种散漫,边缘化的分析,你的问题会变得分散多样化,你的方法可能背道而驰,一时解决也只是外围突破,中心问题仍然困扰着你。
这就是低水平勤奋的根源:你在外围的任伍努力,都是沿着大圆转圈跑,只有一钻打到中心去,才能带动这个问题跟你走。
同时,对比“黄金思维圈”和“思维的八种元素”来看,其实它们同根同源。前者是后者的典型运用模型,涉及到其中目的、问题、观点这些元素。所以我学习“黄金思维圈”这个概念的思路也遵循了这三个圈,我的目的是什么找到思维元素的对应场景,由此向外出发,此后我除了学习这个概念,我还需要去探索其他和“黄金思维圈”同层面的概念,目的仍然是指向对思维的认知和应用。
那么现在我们向外层再走一步。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的佛系?
万事先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那么看重孩子的学习问题?因为我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拥有一个相对幸福和平顺的未来。
那么我对孩子学习问题上一切鸡飞狗跳的躁动,其实源于我对孩子未来的隐忧。这中间存在一个我自动跳掉的一系列假设:
学习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判定学习不好。
任何学科具体作业的失误,都会影响学习成绩。
那么,反观这些假设,作业和成绩,成绩和学习,学习和未来之间,哪一项是前者绝对决定了后者呢?前者到后者之间的更多的方法,我又什么时候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过呢?
看作业,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心向好,就能把任何鸡飞狗跳的现状解释为合理。所以在动脑子找到好的教育方法之前,停止那些低水平的暴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