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遍不间断地读完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 命案天天有,1959年11月15日,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的一桩命案却震惊了全美。受害者是早晨六点半钟就起床劳动,乐善好施、严于律己、广受尊重的农场主克拉特,以及他羞涩、虔诚、优雅的妻子邦妮,伶俐可爱、漂亮迷人的女儿南茜和同样勤劳善良、阳光自信的儿子凯尼恩。在卡波特前往堪萨斯州采访案件过程中,他难以自拔地同情起罪犯,确切说是同情罪犯佩里,他发现佩里竟与他有相似的悲惨经历,所幸的是他熬过了梦魇,而佩里沉陷其中,一直朝底坠落,直至毁了别人毁了自己。 书中引用有佩里的自传:童年时,父亲贩卖私酒,母亲酗酒,父母天天吵架打架,孩子们大哭。后来父母分开了,他跟着母亲到了旧金山,母亲天天喝得醉醺醺,不能正常抚养他,他就野蛮任性成长,没有规矩、没有纪律,直到因为离家出走和盗窃被关进拘留所。在拘留所里因为天天尿床被女看守用黑皮带狠狠地打,并被拽着头发拖到厕所里用冷水浇,当时他是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 《冷血》中冷血究竟在形容谁,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合上书本,不怀好意地推测,卡波特会不会是在说罪犯的父母?同样的悲惨经历是否会让他产生代入感?在获得巨大成功后,这名两次获得欧.亨利奖的著名作家,纽约上流社会的宠儿,还是一如既往地敏感、复杂,59岁就猝死在了友人家中。现实宛若一面魔镜,映出了每个人波谲诡异的生命轨迹,是天使,还是魔鬼,看似神秘莫测,从中还是可以看出父母雕琢时的蛛丝马迹。
父母手持雕琢天使与恶魔的刻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世界上真正的冷酷不是不懂得,是懂得,然后冷静的注视并离去。冷静甚至冷酷中带着一点点的温情,才成就了这本不一样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