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段话被鼓舞到了:
人的努力是可以被量化的。比如,一个人从不会演讲到能够在一些工作、生活的场合比较熟练地进行公众表达,变身成一个会演讲的人,这中间的差距只需要50次的演讲联系就能赶上,而一个不会演讲的人要成为能在各种国内外、大小场合潇洒分享个人观点带给观众能量的演讲大师,这中间的差距也只需要5000次的演讲联系就能赶上,虽然听起来很难,但当差距被量化了以后,就会变得容易,你只要重复一件事,不放弃就可以了。
这句话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上升路线,不仅仅适合演讲,也适合其他事情,特别学习新技能的时候。
我在养成健身和写作习惯时,比较贪恋连续累积天数,不愿意中断,一旦中断可能会产生挫败感。
但是如果想要开启另外的目标,不需要连续100天,而是100次,这种累积就会在心理上减压不少,也会让这件事持续做下去。我今年还特别想学画画,但因为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有时间,一时不敢开启。
但这句话为我打开心结,不需要每天都做,学习其他的技能也是一样,如果这样按照次数量化起来,会更容易操作。比如作者在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时,遇到演讲的机会就非常开心,不断为自己累积次数。
虽然如此简单,只要重复就可以,但是想想也知道,并不是把一件相同的事重复做100次就可以,否则次数的累积并不能带来进步,最重要的是在每次重复中得到反馈,并及时调整进步。
最近买了个新牙刷,牙刷通过蓝牙连接了手机app,连接后,可以根据提示按步骤清洁牙面,刷完牙后会有得分,并标注未清洁牙面,时间,幅度,压力。
每天都刷刷牙,但我很敷衍,我的牙齿从小就不好,所以有破罐破摔的心态。开始买来牙刷时,知道需要连接蓝牙,跟着手机提示刷牙,觉得很麻烦,app很鸡肋。
后来想到,改善每天都做的小事,长期看,对人生的影响巨大。刷牙这件小事,我做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想要改善一下,可能也是我牙齿不健康的原因之一吧!
这周决定开始跟着app刷牙,发现每次都是右边牙齿清洁不到!同时发现右边不如左边健康,右上侧切牙比其他牙齿都黄。
虽然不敢确定有因果关系,但是我每次都是右手拿牙刷,左边牙齿更方便刷,而右上侧切牙每次都刷不到!
发现了这个习惯之后,我现在已经改变了刷牙习惯:右手刷左边,左手刷右边,最明显的变化就是app记录我的刷牙得分提高了!
这种及时的反馈真的很管用啊,如果每天都做的事都能有及时的反馈,那我们就能在每天做的过程中慢慢进步。
多去寻找能够得到反馈的重复练习,会让我们的努力更明确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