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遗: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创于唐代,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康熙年间刊印了包括《全唐诗》在内的内府书籍三千余卷。清代以后,尚能保留雕版印刷工艺的地区已为数极少,目前,全国仅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并存有近30万块雕版板片,聚集了一批雕版印刷艺人,国家级传承人仅有陈义时一人。2009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核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江苏省保护地区或单位:扬州市、南京市
国家级非遗名录:
扬州玉雕传统美术江苏省扬州市
泥塑(惠山泥人)传统美术江苏省无锡市
雕版印刷技艺传统技艺江苏省扬州市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统技艺江苏省南京市
苏州玉雕传统美术江苏省苏州市
光福核雕传统美术江苏省苏州市
竹刻(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传统美术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扩展
泥塑(苏州泥塑)传统美术江苏省苏州市扩展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浅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省级名录:
扬州玉雕扬州市
苏州玉雕苏州市
苏州石雕(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苏州市吴中区
光福核雕苏州市吴中区
竹刻(无锡竹刻、常州竹刻)无锡市,常州市天宁区
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模)无锡市,苏州市,沛县
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市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市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扬州牙刻、常州象牙浅刻)南京市扬州市常州市武进区
虞山派篆刻艺术 常熟市
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扬州木雕、南通红木雕刻)南京市玄武区、扬州市、南通市崇川区、如皋市
苏州砖雕苏州市相城区
泰兴麻将雕刻泰兴市
东海水晶雕刻东海县
连云港锻铜技艺连云港市
*天工奇技 明清苏州雕刻工艺展,张林杰,紫禁城、2016年08期
1、明清苏州雕刻与宫廷,雕刻系指在木、竹、牙、角、漆、玉、石等材料上,利用各种工具通过雕、刻、划镂、磨等技法装饰各种图案的工艺,
2、苏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自宋代以来,苏州逐渐成为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手工业发展迅速。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手工业空前发达,雕刻工艺更是蓬勃发展,并受到文人阶层的推崇和影响,逐步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引领着雕刻工艺的时代潮流。
清代,通过苏州织造府,苏州和宫廷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苏州不仅负责为宫廷输送良匠贤才,承接宫廷活计,而且还利用自身的优势,极力发展当地的雕刻技术,不断强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宫廷艺术品的创作和制作技术产生影响。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清代宫廷雕刻工艺品有大量出自苏州和在宫廷效力的苏州工匠之手,品种有竹木牙角雕、玉雕、漆雕、砚雕、果核雕等。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家建筑和收藏品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因此,在其工艺类藏品中有大量苏州和具有苏州风格的雕刻工艺品。
3、明代中后期,苏州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工艺门类齐全,制作水平高超,雕刻工艺尤为突出,遂有「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
此时的雕刻工匠基本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创作积极,而且吴地文风炽盛,文人的参与推动了雕刻工艺的发展。竹刻艺术在嘉定兴起,名家辈出,名播海内;玉器雕刻和牙角雕刻亦发展迅速,玉雕名匠陆子冈和治犀名家鲍天成曾被誉为上下百年无敌手。而继承顾家祖传技艺的顾二娘砚雕工艺,更是堪称吴中绝技。
4、据文献记载,苏州雕刻工匠至迟在康熙时期已进入宫廷应差。雍正时期,宫廷造办处汇集了苏州竹木牙角匠、玉匠、砚匠等多种雕刻匠人,他们在其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担当起主要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占据重要甚至是垄断地位。乾隆时期,随着宫廷活计的大量增加,进入宫廷造办处的苏州雕刻工匠人数达到空前。其门类也发生了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竹木牙角匠因不合乾隆帝的喜好而逐渐被广东工匠所取代;玉匠则大量增加,人数渐臻顶峰。
5、乾隆时期,苏州不但为宫廷造办处输送了许多优秀工匠,而且还承担了大量的宫廷活计。据宫廷档案记载,苏州承接了多数的玉器雕刻、绝大多数的雕漆制作和澄泥砚制作任务,也有少量的竹木牙角活计。
由于苏州承接活计量大,造办处档案特设立「苏州」专项。这些活计一般先由乾隆皇帝下旨,命造办处画样或做样呈览获准许后,再发往苏州,由苏州织造内匠人或外雇匠人依样制作,然后呈进宫廷。这种活计必须严格按皇帝的旨意制作,要求符合宫廷的「内廷恭造式样」。
6、苏州当地工匠在承接宫廷活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宫廷的喜好。他们在实践中揣摩上意,在玉雕、砚雕、漆雕等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并得到宫廷的认可。
另外,作为引领雕刻技艺前沿的苏州,也是新技术的策源地,工匠平七创制的镟玉技术就是其中之一。镟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琢玉效率,且能使所作器物的造型更加规整。此项技术被乾隆皇帝下令引入宫廷后,丰富了宫廷的琢玉技术。
7、雕刻(carving),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皆可称之为雕刻。服务于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凿子、圆凿、圆锥、扁斧和锤子。在最常见的雕刻方法中,一只手拿着凿子,另一只手拿木槌,然后用木槌将凿子敲入木头或石头中。尽管一些金属加工技术例如焊接和装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逐渐变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两种主要的雕塑技法。一个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称为雕刻,但雕塑一词通常被用来指具有严肃艺术意涵或美学意涵的作品。[1]
8、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牙雕、玉雕等工艺由于材料昂贵,做工又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解放前,它仅是剥削阶级手中的玩物。木雕、石雕、泥雕、面塑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9、微观雕刻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总称,是雕刻技法的一门独立分支。常见的种类有微刻、微画、微画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10、
11、12、中国名的牙雕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发现了有
简单的牙雕制品。商代整只的刻花象牙,唐代的“拨镂”牙尺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中国的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极富有装饰性。各地的牙色的风格,也都不一样。
13、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 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 ,姿态各异 ,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15、食品雕刻,简称食雕,是把各种具备雕刻性能的可食性原材料,通过特殊刀法,加工成形状美观,吉庆大方,栩栩如生,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作品。食品雕刻花样繁多,取材广泛,无论古今中外,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神话传说,凡是具有吉祥如意,寓意美好象征的,都可以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期具有。《管子》史书中记载有“雕卵”一词,即在鸡蛋上刻画。至唐宋时代,雕刻食品艺术成为时尚。所用食用之物用粗矿的器具刻制成形象繁活的各种花、鸟、鱼、虫等,显示出当时达官贵族生活的奢侈,同时也显示当时厨师的高超手艺。到清代时期,又呈现出许多精雕细刻的席桌艺术,如各地不同风味的满汉全席,形成独特的食艺风格:每桌必刻,每菜必雕。中国食品雕刻技艺已是一个非常精湛时期,也出现不少精英大师,如赵惠源、齐新、孟爽、杜乐、新派食雕师肖强等,他们将食雕钻研成空前绝后的艺术神话,无论菜肴碟艺、食雕展台等都用非常奇特的艺术来表达中国食雕艺术的魅力。
常用原料
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
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等,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常用刀法
刀法与墩上加工切配菜肴原料时所用的刀法不同,它有着独到之处。总结如下几种刀法,
旋:旋的刀法多用于各种花卉的刻制,它能使作品圆滑、规则,同时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两种方法。外旋适合于由外层向里层刻制的花卉,如月季、玫瑰等;内旋适合于由里向外刻制的花卉或两种刀法交替使用的花卉,如马蹄莲、牡丹花等。
刻: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用的刀法,它始终贯穿雕刻过程中。
插:插的刀法多用于花卉和鸟类的羽毛、翅、尾、奇石异景、建筑等作品,它是由特制的刀具所完成的一种刀法。
划:是指在雕刻的物体上,划出所构思的大体形态、线条,具有一定的深度,然后再刻的一种刀法。
转:转的刀法是指在特定雕刻的物体上表现的一种刀法,其具有规则的圆、弧形状。
画:画这一刀法,在对雕刻大型的浮雕作品较为适用,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出所要雕刻的形象的大体形状、轮廓。如:雕刻西瓜盅时多采用此种刀法,一般使用斜口刀。
削:是指把雕刻的作品表面“修圆”,即达到表面光滑、整齐的一种刀法。
抠:抠是指使用各种插刀在雕刻作品的特定位置时,抠除多余的部分而言。
镂空,是指雕刻作品时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透空时所使用的一种刀法。
具体要求
为了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了解宴会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
了解客人风俗习惯。随着中国与国际问交往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突出主题。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在选料时,要选择质优色美原料,还要在原料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注意卫生要求。搞好食品雕刻卫生措施特别重要,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