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中,慢性咳嗽的根源常被视为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咳嗽紧密相关,且其可能源于一系列经临床诊断确认的疾病,诸如哮喘、胃食管反流病(GORD)及食管运动障碍等。此外,亦存在一种较为争议的观点,即将慢性咳嗽归因于一种尚未明确界定的病理状态,即鼻后滴漏综合征或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
但许多时候,在明确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即使该病已经治愈或自行痊愈,但部分患者仍遗留有反复咳嗽的症状,这种现象成为「感染后咳嗽」。病毒感冒是感染后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故又称之为“感冒后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持续3-8周,给不少患者带来生活质量上比较大的影响。
针对此类型的咳嗽,不建议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孟鲁司特钠等类别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规可推荐药物类型包括: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如美敏伪麻溶液)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有一定效果。
关于这种咳嗽,可在西药的基础上,考虑联合这些中成药治疗。
1.杏贝止咳颗粒
药物成分:
杏贝止咳颗粒系依据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之宝贵经验,并参照古代经典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三拗汤及《金匮要略》所载甘桔汤为基础,经过精心加减配伍而成[3]。其组方严谨,包含麻黄、苦杏仁、浙贝母、桔梗、前胡、百部、北沙参、木蝴蝶及甘草共九味中药材。此方剂旨在清宣肺气,同时发挥止咳化痰之功效。不仅对咳嗽有效果,针对肺部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适应群体:外感群体,症状包括:微恶寒、发热、咳嗽、咳痰,痰稠质粘、口干口渴、烦躁等。
使用方法:开水冲服。每次4g,每日3次,疗程7天。
2.治咳川贝枇杷滴丸
药物成分: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是滴丸剂,组方中枇杷叶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桔梗宣肺、祛痰,为肺经之引经药;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水半夏清燥、祛痰止咳;薄荷脑宣肺、引邪出表。全方配伍精当,共奏清宣肺气、化痰止咳之功。
适应群体:痰热肺阻引起的咳嗽、咳痰、咽干、咽痛、发热、全身不适、感冒等。
用法用量:口服或含服,每次90-180mg(每丸30mg),每天3次。
3.肺力咳胶囊或合剂
药物成分:
肺力咳合剂系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备显著的抗菌及祛痰功效。其主要应用于治疗由痰热肺病及肺热证所引发的咳嗽、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病症。该制剂的核心成分涵盖红管药、白花蛇舌草、梧桐根、红花龙胆、百部、前胡及黄芩。基于现代医学观点,组胺与乙酰胆碱被认定为能够诱发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因素。
适应群体:痰热犯肺所引起的痰黄、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
用法用量:胶囊剂:每次0.9~1.2g,每日3次;
口服合剂:<7岁每次10ml,7~14岁每次15ml,成人每次20ml,每日3次,或遵医嘱。
4.苏黄止咳胶囊
药物成分:
苏黄止咳胶囊是一种由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等多种中药材经过提取纯化而制成的中成药制剂。该药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药理作用:麻黄能够改善肺部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组织水肿,并具备消炎止痛的效用;紫苏叶、紫苏子以及枇杷叶则展现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特性,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痉挛;蝉蜕与牛蒡子则能显著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此外,前胡与五味子中的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实现镇咳、平喘及化痰的治疗效果。
适应群体: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咽痒、痒时咳嗽、干咳无痰;或呛咳发作、气急;遇到冷空气,异味等异常情况可发作。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1.35g(3粒),每日3次,疗程7-14天。
5.强力枇杷露(膏或胶囊)
药物成分:
强力枇杷露,作为一款由薄荷脑、桔梗、桑白皮、白前、百部、罂粟壳、枇杷叶等药材精心配伍而成的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学中治疗咳嗽的常规选择。其独特之处在于具备养阴敛肺与止咳祛痰的双重功效,尤其在治疗因感染引发的咳嗽症状时,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甘能助湿,致中满”之说,意指甜味食物可能助长体内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进而产生痰液,这对咳嗽患者的康复过程构成不利因素。鉴于肥甘油腻之品难以消化,易阻遏脾胃气机,促进痰液生成,因此,在患者饮食调养上需尤为注意。
适应群体:用于久咳劳咳,支气管炎咳嗽等情况。
用法用量:口服,糖浆剂:每次15ml,每日3次;膏剂:每次20g,每日3次;胶囊剂:每次0.6g,每日3次。
上述药物漏服怎么办?
若药物漏服时间尚短,请立即补充服用。然而,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即超过两次常规用药间隔时长的一半),则建议忽略此次漏服,直接于既定下次服药时间继续用药。务必避免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以防止潜在毒性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