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实习的岔口,却依旧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过着每一天。就像是正儿八经的上班一族,朝九晚五,早出晚归。
其实没有什么抱怨的,现在哪个学生能不经历实习这道坎呢?先实习,后试用,再正式……按一般逻辑推断,事物该是这样发展的。
我是在他乡上的学,然后在他乡实习。这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但我总不以为然。地球村是那么大,我爱跑多远就跑多远,只要不违法。
某人问我近来状况如何,我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闲来无事整天对着电脑发呆。他回道这莫不是无人搭理,成了免费网吧供你们消遣么?我佩服这位的想象,却又似乎同情自己的遭遇。
我似乎整天无所事事。上班和睡觉占去大多数时间,闲暇的时候大概只有晚上下班之后。我实习时自己在外租房住,就在大雁塔这边。我下班之后莫名的就要去大雁塔附近的景点逛,这大概逐渐地就成了我唯一的嗜好。我很敬佩古人的能工巧匠,也时常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里溜达。真正的曲径通幽,尤其是晚间时分。
园子里有游人,也有清淡的音乐声。你若静静地坐下来仔细聆听,凉风习习,一种微妙之感便会油然而生,不言而喻。散步,游客,唱戏,看书。不时地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拥挤着拍照留念,或喊口号“茄子”,或伸出两根手指摆“V”的造型。这种地方大概是静谧的好去处,却似乎容不得喧嚣的脚步。我自以为是的这么认为。
我在星期天的时候喜欢在园子里看书,晒太阳。书看到激情处投入一阵。无聊乏味时仰头看树,看天。树大多是古银杏,上面挂满了苦涩的果子,星星点点。叶子落光了,但我仍是觉得好看,怎么看都比有些商场门前装模作样的“圣诞树”好看。然后看天,天有时蓝的没有一丝云,太阳像个时钟,按时的走着每分每秒。我是喜欢有云的天空,遮遮掩掩的,总有一层未表达清楚的意思。
在晚上逛公园的时候,目的很纯。无非是刚吃罢晚饭,溜达几圈帮助消化。我不愿过早的回到宿舍看电视或眯眼,况且狭小的宿舍里的气味也不是我所青睐的。但在转圈圈的途中,我却能收获到不少东西。
关中百工坊如今已经很正规,但东西依然是那么贵。这时我的目的就更纯——只看不买。朋友都笑话我是个吝啬鬼,我接着翻他们一个白眼:我不是还没有一百岁呢么!怎会对这些孩子喜欢的物件感兴趣呢?
这条街全是行人,没有机动车辆,顶多也就是个自行车或孩子们的旱冰鞋。这就使我想到了乡下的赶集会,热闹非凡。但我们乡下是不会出现老外的,这一点我清楚的记得。
我喜欢逛街,更喜欢观察。有些行人是没有魂的,他们只是这个世上的随便一个过客,爱慕虚荣,只会抱怨。贪图享受,行尸走肉。但有些人虽是死的,却高贵的灵魂不灭,他们大概是不会寂寞的——他们便是大街中央的雕塑像。
看着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在想,那些勾肩搭背,上蹿下跳,其乐融融的想与塑像合照的人们,是否先经过了塑像的同意么?或者先前打了声招呼?大多数人未必会这样做!这便是人们的悲哀之处。人们总自以为是的觉得那些人工产物就是死的,就是一成不变的摆设而已。我想说的是,你们大错特错。其实他们是活着的,只不过不能动,不会言语而已。他们依然有着人类的面目,虽然粗糙,可他们习惯并承认了自己的形态。但是他们看着你们每个人匆忙的脚步,还有嘻哈的嘴脸和相机“咔嚓”的一闪光,他们在抗议,只是有些丑恶的魂灵看不到,听不见。
我时常傻兮兮的呆看着那些姿势不一,但动作却十分到位的雕像——我就在想,他们这时在想着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交流呢?也大概是我听不到,上帝也未曾赋予我们之间能够沟通的能力罢。
我是个凡人,我一直本分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人说把简单的事做成了就不简单,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是一则真理。至少在我看来。
我静下心来再次抬头看玄奘的塑像,他还是那样坚定地目视着前方,似乎取经归来并非他最终目的。难道他牵挂着他的几个徒弟?那决然是不可能的。那些只不过是传说的故事而已。那么,他还有什么伟大的使命等待着要去完成么?我在深思,并不怀疑。他在眺望,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