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家乡的味道温馨丰盈,恨不得渗透出手机屏,也要将唇齿留香的感受填充进我的视觉、味觉,乃至搅扰到整个脾胃及身心。
真有些按捺不住一个吃货蠢蠢欲动、渴望大快朵颐的小冲动。唉,美食啊美食,你个磨人的小妖精!
本该痴人说吃。可是提起笔,脑袋里却鬼使神差,让神思游移进了一段懵懂的童年记忆中。
大约在我五六岁的年龄。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亲戚。背着个大包,看上去很神秘。在卸下包袱准备往外掏东西前,先毫不客气地将我们几个小孩子撵了出去。
正是懵懂而好奇的年纪,我淘气地留了门缝,躲在门外竖着耳朵偷听。
一阵滋滋啦啦的动静。我猜想,一定是亲戚在从包里往外掏东西。
妈妈说:“这么多?全是香料和药材啊。做什么用的?”
亲戚说:“全是做胡辣汤用的配料。一共四十多种,都是我精心选购的上好作料。”
妈妈说:“半年不见,原来你去学了这个?”
亲戚说:“是啊。拜了师,发了毒誓,交了七千块钱学费。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做学徒,总算学会了胡辣汤的制作工艺。”
妈妈说:“可是你父母……他们希望你学的是高级豫菜,将来做五星级酒店的高级厨师啊!”
亲戚说:“胡辣汤是老祖先留下的百年传承啊。它是最亲民的东西,再穷的老百姓也能吃得起。”
妈妈啧啧地暗自惋惜:“七千块钱学费呢,就学这一样东西,值吗?但愿哦,你别后悔,别选错了前程。”
亲戚说:“不后悔呀!我觉得值!哪怕苦点累点,钱少挣点,我也要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让它成为家喻户晓的河南品牌,树立起老百姓心目中第一美食的口碑!”
次日清晨,尚且神游梦庄的我被一股香辛馥郁的肉味所吸引了。我兴奋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蹬上拖鞋就往厨房里钻。
灶火上的大锅里,炖着些咕嘟冒泡的汤菜,糖色(一味作料的名字)熬制出的酱褐色泛着稠亮的光泽。粉条此起彼伏地翻滚着,木耳与黄花菜包裹着鲜香的牛肉粒在汤中跳舞……于是,“传承”这个词语,便和着醇香扑鼻的味道牢牢地镶嵌在了我的记忆里。
那是我第一次吃胡辣汤。那时的胡辣汤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遍呢。在此之前,我家从未吃过辛辣食品。可是胡辣汤的辣是一种绵香爽口的滋味,并没有令口腔感觉不舒适。开吃前,淋上小磨香油与陈醋,让温暖浓稠的汤汁丰富着舌尖的味蕾,顺着食道缓缓入胃。一口接一口,配着药膳里爽滑的炖菜,唇齿里都咀嚼出了幸福感。
物以稀为贵。当年那种特别的味道固守着我对胡辣汤“正宗”的理解。以至于多年后,胡辣汤已多姿多彩,悄然盛行于大街小巷,真的成了百姓日常早餐中不可或缺的口碑美食,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我吃的那口才是逍遥镇最正宗传承的美妙滋味。
似乎受了那位亲戚的极大影响,成年以后的我,越来越着迷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那些古老的、神奇的、神秘的、以及即将流逝的文明,时常融入我的情感,沉重地撞击在胸口,令我时刻牢记“传承”二字,总想找机会将它们发扬光大。
2012年,我荣幸地参与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惊喜地发现,逍遥镇胡辣汤已收录进了省级非遗名录,真的成了代表河南美食的一张名片。
这个发现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与热情,也令我对这一美食融入了更为深厚的感情。
首先,它的确很亲民。
食材都是老百姓生活里常见的食品。像牛肉丁啦,黄花菜木耳啦,粉条豆皮花生米啦,都是市面上随处可买的东西。只要你愿意,去买包胡辣汤料,自己在家也能做。爱吃什么就下什么,完全依个人口味而定。
价格也很亲民。不想动手亲力亲为的人,只需走出家门,街道上的胡辣汤馆比比皆是。5-8元就能吃得又舒服又开胃。胡辣汤适合各种辅餐搭配。油馍头啦,豆腐脑两掺啦,麻烫啦,糖糕啦,怎么搭配都好吃。
其次,它很独特。你很少能见到以早餐名字命名的大型餐馆吧。胡辣汤就有着如此的殊荣。
为了弘扬非遗文化,政府将胡辣汤馆打造成了标准化连锁经营模式,从此后,国民小吃不再是地摊货啦,摇身一变,竟成了美食界的名媛佳丽。
最后,它还是一如既往地神秘。你药膳食材可以因口味而换,却换不了药食同源的秘制配料。缺了这味配方,它大概就不配叫胡辣汤了吧。
当然,除了知名小吃胡辣汤,河南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传承。像渊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灵宝石子馍,千年传承享誉海外的洛阳水席,北宋时期便久负盛名的开封糖醋鲤鱼焙面,套四宝,郑州的百年老店葛记焖饼都是豫菜里独具特色的经典美食。
《周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豫菜文化曾因河南人的墨守成规而失去应有的光鲜与盛名,使得无数外地人提及河南美食,只晓得有个河南烩面。但近些年来,我们已通过变通与不断改进,在积极努力,最终会将传统豫菜不断地发扬光大,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