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年的内容最丰富。过年讲究阖家团圆、辞旧迎新。哪个节日能大过年呢?
人们把年看得有多重,年前的准备就有多充分;人们对年的感情有多深,就会把年过得有多温馨。
一
常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为年做盘算了。盘算着这个年怎么过,怎么走亲访友,买些什么东西……随着年的脚步一天天临近,走在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年的气息,仿佛年的身影就在不远处。
许多店铺开始卖年货了,有的卖碗碟筷子,有的卖香烛纸钱,有的卖各种炒货,有的卖礼品。那些礼品包装很用心,大多选用经典的中·国·红为底色,配上精美的图案,写上诚挚的祝福语。这样的包装好像会说话,会替主人说出满心诚意。好看的包装固然重要,优质的内容更重要。表里如一的礼品才是好礼品。
再过几天,街上有卖对联福字的。鲜艳的红纸上写着端正的黑字。喜气洋洋里透出一股浓郁的文化味。那些字出自不同人的手,风格也不同,有的遒劲有力,有的沉稳大方,有的灵秀,有的温婉,都是上好的书法。
每一副对联都是诗一样的语言,有韵律,也有意境,读来耐人品味。诗与书法珠联璧合落在纸上就是对联。
街上的人明显增多了,他们带着大包小包来来往往。有些人是出来采购年货,有些人是出来走亲戚。包里装着称心如意,装着幸福吉祥。
二
我们家也紧锣密鼓地张罗新年了。首先是“扫尘”,也就是打扫室内卫生。小年前用了两天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彻底打扫,经过一番扫、洗、擦,家里窗明几净,窗帘飘香。用整洁的面貌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灶神升天的日子,要祭灶。年少时,每到小年父母都要认真地祭灶。天黑以后,把灶台收拾干净,摆上糖瓜、糕点、水果,点上香烛,全家人给灶神磕头,感谢灶神保佑。然后烧一些纸钱,同时把墙上的灶神像揭下来一块烧掉,灶神就升天了。
当时只觉得神秘好玩,没去探究背后的来龙去脉。现在我也操持着一个家,知道祭灶的来龙去脉了,过小年也像父母一样认真祭灶。
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他是玉帝派到人间的监察史。他一方面掌管人间的饮食,一方面记录每个人的善恶。家里人做了好事坏事,心里产生过善念恶念,说过污言秽语……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到了小年这天,他就升天去向玉帝汇报。玉帝根据汇报,对善恶做出相应的奖惩。
灶神记录人的善恶,向玉帝汇报。这是在监督人。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种监督其实也是教导。教导人修行,从身、口、心三个方面断恶修善,积累福报。
这三个方面里,“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心却是根本,它指导着口和身。有怎样的心就会有怎样的言和行。心怀善念,自然就会有善言善行;心里没有杂念,人就不会生烦恼;心里没有邪念,人就不会说坏话、做坏事。所以说,修行重在修心。
断恶修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为了对得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心安。因此,君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会严格遵守道德准则,做到表里如一。断恶修善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在修善,那么他此生的修行就会功德圆满,最终迎来一个好结局。
天地很大,大得超出人的认知。灶神的存在教我们有所敬畏,敬畏天地,也敬畏神明。人看不见的地方,神能看得见。做人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任意妄为,要谨言慎行。
我们把灶神请进厨房,心甘情愿地接受监督,监督也就变成了帮助。在他的帮助下认真修行,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换来内心一片安宁。
所以,祭灶是为了感恩灶神,感恩他的监督,感恩他的一路陪伴。
三
我们打算二十六过油炸酥菜。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提前做准备。二十五下午开始做准备。过年讲究团圆,团圆的意义不只体现在享用美食时,也体现在做美食时。做美食时全家总动员,人人都参与。
有人洗萝卜、剁萝卜馅;有人切肉丝,切豆腐,切山药;有人洗鲤鱼,拣花生,拣出花生里的霉粒、残粒、秕粒。人在开心劳动,刀在案板上跳舞。几个小时后,我们的劳动盛满了大盆小盆。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点火熬油。还是全家总动员,有人和面,有人往锅里下,有人往外捞,有人做杂务。把准备好的食材依次下锅:丸子、酥肉、鲤鱼、豆腐……食材在热油里欢快地起伏旋转、滋滋作响,经历一场质的转变;锅里蒸汽氤氲,香味四溢。
几个小时后,我们的劳动又盛满了大盆小盆,金灿灿的,香喷喷的。哦!盆里盛的是满满的年味啊!
这几天,许多人家都在过油。走在楼下就会有剁馅的声音传来,“咚咚咚”,像铿锵的鼓点,这是人们喜迎新年的鼓点。走在楼下就会有浓郁的饭香扑鼻而来。不知是谁家的香味从厨房里满溢出来。感觉前后左右全是年味,自己被一层一层的年味包围了。
四
二十八把面发,蒸花馍,蒸包子,寓意来年的生活蒸蒸日上。蒸两个大花馍,用来祭祖;蒸一些小花馍,自己吃。我要尽我所能把花馍蒸得漂漂亮亮,让它们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馍”。
提前买了紫薯和南瓜。用紫薯和面,和成红色面团;用南瓜和面,和成黄色面团;用清水和面,和成白色面团。三种颜色的面搭配在一起,做成的花馍形状周正、色彩鲜明,是我满意的模样。
女儿说,这些花馍漂亮极了,堪比艺术品。她都舍不得吃了。这孩子真会夸张,逮着机会就哄我开心。
再蒸两锅包子:菜包、糖包、豆沙包。花馍和包子盛满了三个竹筐,又是满满的年味儿。
五
今年的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这一天的内容很多,人们要贴上大红的对联,做团圆饭,包饺子,祭祖,做年夜饭……
祭祖是最重要的内容。要先去坟地请,在祖先坟前祭扫一番,邀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回到家把列祖列宗的牌位请到供桌上。牌位前摆上丰盛的供品,有公鸡、鲤鱼、各种素菜、各种水果、大花馍、酒、香、烛。
晚饭前,一家人按长幼顺序依次对祖先行礼跪拜,借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
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积累下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不在了,可是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弟子规》上说:“丧尽哀,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祭祀贵在心诚。一定要心怀诚敬,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心怀诚敬,这个家就会产生凝聚力,孝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六
吃过晚饭,开始包饺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人擀皮,有人包。包一些素馅的,等零点的钟声敲响时下锅煮。除夕夜吃素馅饺子代表素净,寓意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再包一些肉馅的,明天早晨煮。饺子里要包入一些香香甜甜的食材。这些食材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期盼新的一年里生活甜蜜吉祥、财运亨通。这些食材叫“幸运食材”,包了幸运食材的饺子叫“幸运饺”。
幸运食材都有什么呢?糖果六颗,花生六颗,小枣六颗,栗子六颗,葡萄干六颗,硬币六个。一个饺子里包一颗食材,可以包三十六个幸运饺。它们和普通的饺子一起摆在盖帘上,摆成整齐的一圈一圈。从表面上看,幸运饺与普通饺子没有区别,只有吃的时候才会见分晓。
第二天早晨,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了。人们心里会情不自禁地生出一个小憧憬,憧憬着能吃到幸运饺,最好能多吃到几个。吃着吃着,忽然感觉好甜啊,哦!幸运降临!吃到糖了。吃着吃着,忽然硌牙了,咬不动了,哦!幸运降临!吃到钱了……
孩子们吃到幸运饺,会激动得炫耀一番;老人吃到幸运饺,脸上绽开笑容。一会儿有人说:“我吃到一颗枣!” 一会儿有人说:“我吃到一颗栗子!”……“我又吃到钱了!”
新的一年,在欢笑声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