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教育在烟火气中生根发芽
每周四傍晚,艾瑞德学校的烘焙教室都会飘出阵阵香气,孩子们穿梭在操作台间,稚嫩的脸庞在蒸腾的热气中若隐若现。这不是某个餐厅的后厨,而是三四级部寄宿生们正在进行的"美味星期四"活动。从简单的煎鸡蛋到复杂的蛋炒饭,孩子们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中,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流深的教育嬗变。
一、厨房里的成长课堂
当9岁的孙赫阳第一次握住锅铲时,他甚至分不清生抽和老抽的区别。而今天,这个曾经连磕鸡蛋都会紧张得冒汗的小家伙,已经能从容地完成煎鸡蛋的全流程操作。
当孩子们在控制火候时理解物理变化,在调配佐料时体会化学反应的奇妙。劳动教育在这里跳出了简单的技能传授,成为连接多学科知识的立体网络。
二、五育融合的实践场域
上周四的煎鸡蛋制作现场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平时寡言的黄永铮主动帮同伴扶住晃动的打蛋碗,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研究蛋黄蛋清的黄金比例,煎好蛋后你让我我让你。劳动教育正在悄然改变着这群孩子的相处模式,他们在协作中学会沟通,在分工中理解责任,在分享成果时体味付出的甜蜜。
当孩子们把精心制作的煎鸡蛋盛入碗中,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烹饪技能,更是审美能力的提升;当他们在餐后自觉整理操作台,清洗锅碗筷,养成的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是责任意识的觉醒。这场舌尖上的修行,正在烹制着比美食更珍贵的成长养分。
艾瑞德学校的教育者们深谙,今天孩子们在厨房里掌握的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未来独立生活的底气。那些在油盐酱醋中沉淀的耐心,在锅铲翻飞间磨砺的专注,终将内化成他们面对人生的珍贵品质。这或许就是劳动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成长自然发生。
夜幕降临时,烘焙教室的灯光依然温暖。空气里残留的煎鸡蛋香味儿与孩子们的笑语交融。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食物的诞生,更见证着教育的真谛在人间烟火中徐徐绽放。当劳动成为看得见的成长,教育便拥有了最鲜活的生命力。
美味星期四,孩子们最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