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里可以看出他与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不会和自己相处,很有可能他小时候(乃至长大成人)与母亲的关系都不太好。
小时候,妈妈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妈妈对孩子有好的看待,那么孩子可以从妈妈的眼睛里、语言里、姿态里看到自己的好,于是逐渐形成一个好的自我。
妈妈对孩子的好情感和好情绪如果是持续的、稳定的,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塑造成自信、稳定的人格。
孩子就会树立“我好,你也好”的思想理念。
但如果妈妈对孩子总是挑剔的、压制的、贬低的,那么孩子就会在“镜子”(妈妈那里)里看到一个不堪的、遭人厌恶的自我,并内化到自己心里,逐渐塑造成一个敏感、自卑的人格。
在现实情况下,母亲不可能做到全然的好,也不会全然的坏,这取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孩子的爱和认可的程度。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母亲本就是一个性格不稳、情绪不稳、死板又狭隘的人,那么孩子就会陷入恐慌和不安中,这个时候孩子不但会敏感、自卑,恐惧、焦虑,同时为了妈妈能多一点好的一面,不断委屈自己,迎合妈妈。
这样的孩子会活在煎熬里,为没有希望的希望而飞蛾扑火,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低到尘埃里。
压抑本能、不能舒展的生命是可悲的,它比暴力和反社会人格的人自我感受更痛苦。
如果一个人能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就自然会有更多的能量分给与他人的关系里,
所以母亲这个角色于孩子而言极其关键。
愿天下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全然接受他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