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路上和老公讨论起目前闺女存在的问题,老公说闺女从小就表现出共情能力能力差,不会为别人考虑,老公认为是天生的。我说在闺女小的时候自己没有感觉闺女有这个问题,老公露出了鄙夷又气愤的神情:你这个妈当得!
话说,我是真的没往这方面想过,其实是因为我的共情能力差。要不是从去年跟着院长学习,估计我现在还是以前的状态,共情能力差,在什么事情上都表现得麻木。
老公话锋一转,提及了我,但是他没有明确说我的共情能力差,可能是怕我生气,我领会了他想说的话,没等他说出口,自己抢先说了:“我知道,你想说我的共情能力差,桐桐是遗传了我是不是?”
我已经够坦白了,主动承认不足,这姿态放得够低吧?没想到老公不依不饶,还要“补一刀”:“你那不叫共情能力差,你那叫没有!”
讲真,老公那张嘴损起人来不偿命,够狠!好在我已习以为常,好在我经过学习后强大了自己的内心,不然依以前内心脆弱的自己,我又是被气得愤愤不平,伤心不已,直接转化为对老公咬牙切齿的恨。
所以,我总结一点:学习真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持续学习能幸福自己和家庭。
我听了老公那么损的话,没有生气,继续放低姿态自我剖析:“老公,你看看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我的共情能力差是有原因的。不过从去年学习之后我不是改变了吗?提高了吗?难道你没发现?”
“你确实有改变了,但是……”
我原以为老公会给一些肯定,正美滋滋地等着他的夸奖,一听他说“但是”,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不好了。此时我的情绪有点激动,马上反驳老公:“老公,难道你没看到我的进步吗?”(此时的我有些不淡定,还是处于“求认可”的状态,内心力量不够强大。而且我还犯了“抢话”的错。)
老公看我抢他的话,有点不悦:“你听我把话讲完。”
我不吭声了,默默地听着老公说:“我看到了你行为上确实有改变,但是思想上变了没有不知道。如果你只是装出来改变,那还有待观望效果。”
我听到老公这么说,心里有点不开心,感觉老公是在否定我,否定我从去年开始以来的努力和付出。(不过,老公真的有否定吗?貌似没有,只是我内心感受而已,此时我的内心又表现出了一定的脆弱。老公很谨慎,他不会那么轻易认可一件事,一个人,他需要充分地观察、调查和研究。假如他认可了,会极力推崇。这是优点,没错。)
老公看我似乎有点不悦,补充一句:“不过行为上的改变也是改变,也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你的做法让别人舒服了,至于你内心舒服不舒服,还不知道。”
如果此时我能想起院长教的“知情行”,抛出一句:“我认知上改变了,才会指导行为上改变啊。如果我的认知没有改变,那我的行为是不会改变的。”这个“认知”不就代表思想吗?用院长这么有高度的理论反驳老公,恐怕他得服吧?哈哈!可惜当时脑子没反应过来。
我直白地跟老公说:“我是需要你的肯定。你刚才那么说,让我感觉到你的怀疑。”
“我现在愿意跟你多说话,愿意跟你多呆在一起,愿意回家,不就是对你改变的肯定吗?”
我细想,就是这样的哦!这段时间,因为我优化了自己的语言,明显感觉老公跟我越来越近了,也愿意跟我多说话了,这就是一种肯定的方式啊!我自己是有感觉的,只不过还想听老公嘴里说一句肯定。“我想让你嘴上也肯定一句嘛!”
“哦,难道嘴上肯定一句——你真棒!就是肯定了?那我以后就这么说,没有行动了,你愿意吗?”
看看老公这个杠精,有时候觉得他确实挺幼稚的,非要在嘴上和我争短长。
“那你行动上肯定了,嘴上也要肯定嘛。”
老公听了“呵呵呵”无奈地笑了几声。我明白,老公对我学习的效果还在抱观望态度,就让他观望吧,看着我一点点进步。“老公,你就静候佳音吧!”说完我还摸摸老公的脸,老公又是“呵呵”一笑,有点不相信,有点享受,又有点无可奈何,对现在的我表示服了。
所谓共情,就是感受别人的感受,但是他还是他,我还是我。有的时候,老公嘴上不表达,我应该多从他的行为上观察,感受老公的心意。
这,得多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