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生活,我感觉还行,大病初愈,重新做人。
自从从8月那场让人窒息的谈话之后,我的内心就不再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有太多波澜,偶尔复发,笑笑也就过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在夏日平均35摄氏度的布达佩斯,体验一场从手到脚的冰凉。
那天之后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温柔的人,终究福薄。可我没得选,我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我确实是一个温柔的人,即使我曾用力在这座城市搭建的“避风港”在风暴下面目全非,我也无法转身就把自己黑化成一个自私的怪物。
那天后,我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缝缝补补,转移注意力,努力热爱生活——甭管我是不是真心热爱这样的生活,但在这个无法融入的异乡,我除了努力热爱生活,我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世界本来就这样,亦真亦假,当你假装热爱生活时间长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我决定做出一些改变,来让我先假装热爱上这个千疮百孔的生活。
说实话,一开始我自己也没什么头绪,但好在我是个听劝的人,当小王说,”男人丧失对自己身材的管理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我便开始去减肥撸铁;看到网上说男人要培养成长型的爱好,我开始坚持夜读,恢复练琴,偶尔写作记录,而这篇记录更想要聊一聊的是另外一个,目前占据我周末大部分时间的爱好,做饭。
饭给有缘人
我在16年刚出国留学的时候,就学会做饭了。那个时候做饭,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另一方面是德布勒森馆子做的实在太难吃了。我会做很多的家常菜,糖醋排骨,烤肉拌饭,红烧肉,卤排骨…..我甚至为某任EX做过一本菜单——我太喜欢为伴侣做饭了——尤其是在周末,当爱人慵懒的爬出被窝,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那时我也会为朋友做饭。每当认识新朋友,我都会在德布勒森的小家里摆上一桌,邀请大家聚餐闲聊。久而久之后,大家也认可了我的厨艺。我很享受当厨子的快乐,尤其是看着被食客们风卷残云后的餐盘,尤其是目视他们饭后惬意打嗝,我很欣慰和开心。
后来,因为学业繁忙的缘故,我做饭的时间少了,更多的就是“对付对付”。来bp后,我又陆续恢复做饭了好几次,不过后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疾而终。
最终,在今年暑假的尾巴,我又开始恢复做饭了——我开始为我自己做饭了。一方面我要为工作日的晚饭提前做准备,我会制作清淡高蛋白的健身餐;另一方面,我需要转移注意力,转移我蠢蠢欲动的浮躁和不安,我往往会做几道重口味的川菜。
正如朋友语重心长的劝慰,你要做点开心的事,你要更爱自己。
那么,一份精心制作的美食,便是对我一周努力的奖励,也是我找回自己的方式,当锅气从白芝麻上升腾而出,迎面而来的是孜然和肉香,我觉得我又行了。
我通常会在周末前,计划好这周要犒劳自己吃什么,牛肉?热干面?麻辣干锅?福鼎肉片?然后周六一觉醒来,拎着袋子穿着拖鞋去楼下的超市采购,我的记事本上甚至列好了每一样待买食材,他们在超市里静静地等待我的宠幸——我太享受游荡在超市里的快乐了。
恢复做饭的时光里,我甚至还学会了烘焙。当我学会做巴斯克后,我才知道巴斯克原来没有那么难。曾经有人拒绝为我做巴斯克,用了各种理由搪塞,我信以为真。后来正如她自己说的一样,不过是不喜欢罢了,所以为你做什么都很难。
现在,一人食的日子我逐渐适应,我沉浸于做饭的一套流程中,买菜,洗菜,备菜,炒菜,到最后的收拾厨房(我讨厌收拾厨房哈哈哈),一气呵成,期间在放一个轻松的综艺听听声,大半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久前好友随随来bp, 我俩一起去Arena逛街,路上闲聊,发现我俩有一个很相似的点,就是我们很享受情感里的小幸福:比如俩人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抱怨一下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起伏,一起为发现黄标打折食品时的雀跃,一起在家毫不在乎形象的朵颐。
当我们走到 Media Market里时,我指着身前那些小家电给随随说,以后我成都的房子里一定要有这个,要有那个——噢,原来我脑海里已经在构建“家”的雏形了,而我家的起点是在厨房——属于我的浪漫,原来在厨房。
回头来看,我也确实喜欢囤积琳琅满目的调料,每次国内回来行李箱里装的最多的就是调料,朝天椒,广元花椒,烤肉料,烧烤料….我也喜欢添置那些实用的小家电,以及乱七八糟的厨房神器。
我不知道我对做饭的激情还能持续多久,他会不会也在某一天也无疾而终,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会用心做好每一顿饭的。
对了,有机会一起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