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一个事情上了热搜。
云南大理祥云县一个学生午休上厕所,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
引起评论区一片哗然:
后来在教育局的要求下,学校撤销了处分,事情暂时得到了平复。
但因为这事,我有幸在网络上见识到其他学校的奇葩管教方式:
以上各种严厉的制度和规则,让当事人惊恐,让旁观者啼笑皆非。
这些规则中,隐隐透露出学校和家长一些好笑的推测:
学生午休上洗手间,不是因为尿急,而是想趁机吵闹;
学生上课喝水,不是因为渴了,而是开小差;
学生只有抬头看着老师,才是在认真听课,其他的小动作都会影响听讲……
这背后是一种自恋:
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重要,他们需要不断管制,才会往好的方向去走。
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是对他们深深的不信任。
越不信任,越管制。
但越强制的管制,也只能把孩子教得越来越蠢。
1
前阵子和一个发小聊天。
他从小就很聪明,参加象棋比赛、给班里活动出点子、给父亲的生意提建议,样样都行,除了读书……
到了工作中,他工作沟通能力出色,一连升了几级,成了一家中型企业的中层。
但和我聊着聊着,他突然感叹自己因为没上大学,没有相关的经历和学位,一直卡在中层上不去,太苦恼了。
我问:小学时候你不是读书很好吗,为什么后面就读不下去了呢?
他说,
上了中学后,学的东西难了,考了两次分数不太好。
很快我妈急了,不断给我定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盯着我做练习。
她给我压力比较大,我一直都达不到,开始觉得学习没以前有意思,索性就不读了。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孩子被糟糕的教育压坏了。
糟糕的教育,是怀疑孩子的动力,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中国社会、学校和家庭最经常这样做。
他们不相信孩子有想要学习和提升的动力、不相信他们会调整自己克服阻碍,于是费尽心思教孩子怎么做。
例如:
午休多学习,别总想着上厕所;
定更高的目标,别懈怠;
头发不要留长,会分心……
他们想把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实现。
但对孩子来讲,这是一种给他们带来压力的精神入侵。
为了对抗这种入侵,不让自我喘不过气,孩子会自然地用各种方式说不,例如拖延懒惰等等的被动攻击。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说不,甚至拒绝掉一些正向的建议。
于是,这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父母或老师等权威,不信任孩子,对孩子进行精神入侵,
但孩子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