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看到了这个名字之后感觉好像小时候写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对文字没啥琢磨,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思考而已:)
1.总的感受:
好好看!东野圭吾不愧是优秀的作者。不管写什么都那么让人想读下去。以前看《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现身》就已经感觉到了东野圭吾的写作魅力。如果之前说这些作品那么吸引人是因为他们是推理小说,有线索犯人等等让人欲罢不能,那这本小说好到爆炸真是完全没有借口说是因为题材了。果然优秀的作者就算是写故事也这么让人沉浸其中。
2.个人总结东野圭吾的几个写作风格:
1).喜欢倒叙
经常是发生了什么什么什么,然后中间插入主人公的回忆。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现实等等。
2).故事之间看似没联系 其实有联系
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开始就发现了。每一章的开头看起来像是一个新的故事,经常有新的主人公,其实还是同一个故事。和最开始的主人公总是有联系。比如《白夜行》里一开始讲性侵案女主妈妈去世等等,后来突然跳到其他初中生的故事,又跳到社会上其他人的故事。其实都是讲女主和男主的故事,只是开头用跟他们有关系的人来开头而已。这本书里也是。开头讲三个逃犯通过月亮兔开始了他们的咨询业务,然后突然跳到松岗克朗,但其实松岗克朗只是三个逃犯的一个业务而已。松岗克朗和月亮兔也是有联系的。
3).不寻常的结局
《白夜行》里经常是在某一个案件发生后先不告诉你那个人是怎么死的,过了几段后,通过有联系的事件和对关键线索的描写来间接地告诉你答案。《解忧杂货店》里也经常出现很不寻常的结尾。比如第一章的月亮兔。原以为月亮兔就听从建议陪男朋友,结果她想通了奥运是自己最后的梦想。令人感动的是即使最后没有陪成男朋友也没有入选奥运,还是无怨无悔,认为自己尽力了就好。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啊。
以上三个特点和作品引人入胜是分不开的!
3.月亮兔感受:
月亮兔最后的回信让我思考很多。
原来她并不是单纯地想陪男朋友,是想通过男朋友生病做借口放弃到达瓶颈的运动事业。
但她的发现很有意思。她发现就算被建议很多次都不想放弃奥运,说明自己对奥运还是执着的。不管怎样都想尽全力试一试。有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觉。就是对一样事物有热情,奉献,即使结果不好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自己奉献了的过程。
如果告诉我会发生毕业之后英国本科学历全都不被认可之类的事情发生(就像月亮兔被告知“日本可能不会参加下一年奥运会,自己苦练也没有结果”一样),我大概马上会去买机票回家吧。因为得到了结果也没用。
所以看一件事情自己是不是真正热爱就问自己“如果这件事没有结果,也愿意做下去吗?”
之前也听说过一种问法“如果明天就会死,今天打算做什么”。即把每天活得像是人生的最后一天。但个人认为这么问会导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而且关键是,明天不是最后一天。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通常这种事会比较疯狂),第二天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差距感太大,不利于整体健康发展。
在关于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方面,的确可以问自己“如果这件事没有结果,你愿意做下去吗?”比如想要进投行“如果这个职业没有薪水,你会愿意做下去吗?”这的确是一个很好地鉴别自己热爱的方法,尤其是对目标还不明确人生规划还不清晰的年轻人来说。
4.松岗克朗的感受:
好吧,其实我是一个现实的人。
我还是挺羡慕松岗克朗的处境。不用念书,想休就休,爸妈即使处境困难也什么都不责怪。我要是这么做了,估计会被吊打(==)真是令人羡慕啊,在日本,即使一个普通鱼店的儿子都可以这么随意。
不过克朗爸爸真是闪耀的人物。
他没有给克朗后路。他没有说“好吧,儿子你混不下去了,音乐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就回来鱼店经营吧”。他认为就算做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既然选择了休学和音乐的路,就要自己承担后果。“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现实写照。就算继承鱼店也是自己完全喜欢这份事业,是每天每天想着“我要发现上好的鱼”“我要给客人提供上好的鱼”而不是“我要通过鱼店养家糊口”。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其实也很月亮兔有点像。都是不要太因为结果做一件事,而是享受过程。即使过程艰难也喜欢。结果只是一个附属品。
结局有点悲伤啊。
克朗死于火灾。不知道他爸爸最后怎么样了。让儿子自由发展的结果就是...eido...穷困潦倒全家人靠妹妹一人养活 但或许只要爸爸想着儿子自己是为了救小孩而死的,想着自己给了儿子自由追求梦想的权利,应该就会很欣慰吧?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追求结果是现实的,追求过程是梦想的。二者能结合当然更好,不能结合就平衡。每个人不同,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好。关键是,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后悔,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