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雨
今天学习“语文园地四”里的古诗《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朝诗人贾岛。还没等我问,孩子们马上心有灵犀似地说《小古文100课》里的《推敲》讲的就是贾岛的故事。我说:“我们来背背看。”说完才意识到这学期的小古文还从没让他们回去背过,《推敲》一课又这么长,他们能背出来吗?我心里这么想着,孩子们却已朗声背诵起来了: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大部分平时晨读时很认真的孩子能够全篇背诵,少数不太认真或不愿意大声诵读的孩子背到后来就只有滥竽充数了。不过,这样已经很令人惊喜了。每天这样滚着滚着,不经意间,这些经典诗文就在孩子们的心田扎下了根。
阅读如挖藕。由一个文本会联想到另一与之相关的文本来。而与之相关的文本又会增加孩子对这一文本的阅读兴趣,促进对这一文本的理解感悟。正如《朗读手册》里所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 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因为有了关于作者贾岛的这篇小古文的储备积累,孩子们学习《寻隐者不遇》的兴趣大增。而与小古文《推敲》相比,《寻隐者不遇》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稍作讲解后,孩子们不一会儿就读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