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心

      我们家族在我们村子属于大户,也算是较有名气的。我感到家族传承最好的,那就是兄弟连心。

      清同光年间,高祖父从邻县今飞机场附近流落到现居地,因有大片适合开垦的土地,便定居下来。到祖父辈时已广置田产,一大家子有数十口人,由三爷、五爷在太太(曾祖母)的领导下管理,家业蒸蒸日上。他们弟兄六人也各有发展,三爷是一名兽医,在当地稍有名气,我十二爹后来传承了他的手艺。五爷文化程度最高,是我们现今中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我印象中他的小楷书法作品跟印刷的一样漂亮。我爷爷排行老六,在兰州常年跟我九太爷做生意。其他几个爷爷长辈们没有提起过,所以我不清楚。到土改时虽然我家和其他地方比起来离地主的标准还差得远,但和其他后来才陆续搬来的杂姓相比是名副其实的“大户”,所以就被定性为“地主”。辛苦挣来的家业化为乌有,三爷、五爷是掌柜的,在历次运动中就被经常批斗。五八年时几十年的大家庭难以为继,弟兄们被迫分家。虽然家业分开,爷爷他们还是互相帮衬、共渡难关。

      由于成份不好和时代关系,父辈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完小能上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就限定了他们的职业只能是农民。那些年生活不是很好,各家也不是自扫门前雪只顾各家的小日子,谁家有困难父辈们都会互相帮助,三爹、五爹、我爹担当出头人角色。虽说都是农民,但这也挡不住他们对国家大事和历史的热情,常常因为一个问题而争执,甚至争的面红耳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情谊。

      到了我们这一辈,生活也渐渐好起来。弟兄们跳出“农”门的比较多,浩然是家族第一个考上学校的走上了从政之路,浩鹏从西藏民院毕业经部队选拔成为一名军人,浩民电大毕业后进厂工作,他们是第一批在城里买房的。后来在乡政府工作的我哥把房也买在了邻县,孩子们在那面上学。这些年在城中买房的渐渐多了起来,没有工作的兄弟们通过辛苦打拼也在城中陆续安了家。不过不管是城里还是乡里,谁家有难事弟兄们还是和往常一样齐聚共同面对,乡里的召集人是浩田,城里的是浩然。

      除弟兄们的精诚团结外,对长辈也很是尊敬,谁家长辈生病了,弟兄们都会带着礼物去看望。每年正月初一我们弟兄都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挨家挨户给长辈们拜年,阵势十分庞大。前几年住在城里的只有浩然、浩鹏、浩民三家,我们乡里的弟兄在乡里拜完年后由浩田率领连夜上城给我五爹五妈、七爹七妈、十二爹十二妈拜年。我五爹家住房面积狭小,卧室和客厅都挤满了人还在他家吃了浆水面,第二天有人质疑他家怎么挤得下这么多人时,他很是自豪地用邻县口音回答:“宽宽个!”这些年城里住家的多了,我们拜年就分城乡两批同时进行且随时通过视频互动。今年城里弟兄携家人来我家时都惊动了邻居,他问我我家是否过事情,因为总共有三十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浩贤虽属二太爷一脉,可他和他爸我们也没有觉得有多远,照样和我们经常在一起。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精诚团结在我们的小辈也体现出来,他们联系也比较紧密。我希望这种孝亲敬长、兄弟连心的家风能一直得到传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