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别人就只欺负你!!” “怎么就你那么多事儿!!”
“你肯定先得罪别人,不然无缘无故欺负你干嘛!!”
“你这没出息,不会还手啊?!!”
不知道家长们看见这些平常自己训孩子的话,作何感想?
邻居的孩子是女孩,在三年级被邻桌女生欺负了。一个学期后家长才知道,家长当时第一反应也是火冒三丈,生自己孩子的气,一是气她为什么不早说,二是气她怎么这么没用,怎么不还击。
等冷静下来后,我和邻居家长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不说的原因。一是她胆小,因为那个女孩抓了她上课说话的小把柄,以此来威胁她,跟她要文具,二是她并不清楚这是被欺负,因为对方并没有动手,只是总用语言威胁。孩子不还击是因为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本不知道怎么应对。
我跟孩子也沟通了好几次,孩子遇到这种语言威胁时,怎么对对方说不。我告诉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告诉老师和家长,无论她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永远支持她。
家长一定重视孩子的求救信号,3岁娃都进入幼儿园,开始发展社会性能力,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领域,探索友谊,快乐、忧伤、开心、痛苦的事也随之而来;虽然3岁到5岁间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容易被现实的压力诱导将听到说成看到的;但在孩子发出求救的信号时,家长需要重视并且理智,理智的处理最大的收益者是孩子。
家长一定注意判定事件的性质,主动找老师沟通,跟老师站同一立场。“孩子自己说出来,比家长代替他说,会更有力量”非常赞同这一点,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社会性活动,有时候不开心或者痛苦能让孩子的能力发展得更快,做父母的陪伴和倾听,给予足够的爱,孩子会自发的摆脱痛苦。在我看来,我看到的是家长对老师的理解和不容易,老师每天面对的孩子也多,其实也会有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家长理解。理解后一起寻求解决方式,对家长好、老师好,其实更受益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