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如此重要,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在重要的地方——课堂上做。习课堂,每一节课上都训练学生终身受益的7个习惯。
NO.1一边抄一边记的习惯
很多学生抄写词语,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为了记住词语。等到要默写词语了,再拿起书来读啊记。一番事情偏偏花了两番的时间。习课堂要求当堂抄写、当堂默写,学生抄完后马上默写,从而强化学生一边抄一边记习惯。有的老师说,当堂抄写、当堂默写错得太多了。对,一边抄一边记的能力还没有练出来。能力的训练总要从“小白”开始的。第一次当堂抄写、当堂默写,8个错了5个,第二个月就错了4个,第三个月就错了3个,第四个月就只错了2个。一个学期后,学生抄写后就默写,正确率跟以前看一段时间再默,一样一样的。甚至更高,专注力训练出来了。
听写词语,习课堂还建议:第一个月,每次报1个词语2遍;第二个月,每次报1个词语1遍;第三个月,每次报2个词语2遍;第四个月,每次报2个词语1遍;第五个月,每次报3个词语2遍……一年后,老师一口气报五六个词语,学生都能瞬间记住,默出来。这样听写训练出的瞬间记忆力,不只有益于学习,也有益于社会交往。
NO.2一边读一边记的习惯
习课堂的任务一,学生以“读、背”的方式进行“学”,“学”了以后马上进行任务二的“习”;任务三和任务四也如此。这就是“金字塔学习理论”的“学了马上用”。学生做任务二、任务四,习课堂强调“看书不作业,作业不看书”。如第一课时任务四的课文填空,不许学生一边翻书一边填写,刚刚关键段、关键句甚至关键词都反复读过了。允许学生翻书填空,那么任务一、任务三的“读”就会有口无心,就会读了跟没读似的。每一节习课堂,老师都用“看书不作业,作业不看书”来要求学生,学生天天在训练“一边读一边记”的习惯养成了,答题的速度一定快了,不用再去翻书了,答题的正确率也上升了,因为刚才读关键句段用心了。
习课堂,每一天的任务一和任务三,都要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记”的能力,能力要一天天一课课地训练,习惯要一天天一课课地培育。一两年后,“一边读一边记”的能力出来了,又在每一节课上使用,学生到了初中、到了高中,时间那么紧张,“一边读一边记”就能大大减少无效阅读。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新知识的学习首先使用到的是“一边读一边记”的能力和习惯,“一边读一边记”的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一边读一边记”了,学生读书就专心了,“专心读书”的习惯就养成了。
NO.3有效使用时间的习惯
习课堂,每一节课都用5至8次闹钟,每一节课学生都跟闹钟为伍,每一节课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学生的时间意识就会完全不一样的。习课堂训练学生有效使用时间,更体现在零碎时间的使用上。有个调查,每天用路上的时间学习,一年至少可以多出600小时。以一天学习8小时算,那就是75天,两个半月。每个人的零碎时间还充斥在大量的路上时间以外,如等电梯、排队、看手机信息——还有一个调查,一个人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概是3小时。看手机的3个小时花的大都是零碎时间、忙里偷闲的时间。
习课堂相信这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对时间的把握。每一节习课堂都会使用5至8次闹钟,闹钟把40分钟时间切割成了5至8段,每一段时间里都有各自要完成的读、背、写的任务,时间的紧张感、紧迫感就出来了。自由读课文5分钟,习课堂的要求是“时间不到,朗读不停”,用好每一秒钟。习课堂不会说“大家自由读课文2遍”,读得快的学生2遍读完了就无所事事、浪费时间了——习惯在等待中天经地义地浪费时间。习课堂上,任务二、任务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要背诵后面的“奖励题”。每一节课上背诵一两句,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会把自己雷到。习课堂认为,比积累语言更宝贵的是学生明白了这些零碎的一分钟两分钟甚至半分钟,积少成多,居然可以干成这么大的事情。时间的把握能力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看对零碎时间的使用。大家都会把零钱存起来,一块钱也是钱,但很多人不会把零碎时间“存”起来。习课堂天天来训练和培养学生使用零碎时间的能力。
NO.4独立作业、快速作业的习惯
学生没有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读书几乎是条死路。独立作业不是天生的。有的家长重视,每次回家作业都在训练学生的独立作业。也有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明白怎么训练,结果孩子作业不是拖拉,就是不独立(如在家长的“教”下完成)。每一节习课堂,都有两次当堂作业,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独立完成作业的训练。两次作业期间,老师反复强调、反复表扬独立完成的同学,哪怕有错也不会去看旁边优等生的同学。快速作业的能力和习惯,几乎决定了今天的学生的幸福指数。不,还决定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作业速度是要训练的。最好的训练办法是“限时作业”。什么时候作业速度最快?考试。因为考试“限时”。每次作业都限时就能训练学生的作业速度。习课堂每次做任务二、任务四都会有闹钟,一到时间闹钟就会叮当直响。每次答题前,老师都要进行一次课堂组织,学生不准抢答,不要提前答,老师说“开始”,所有人才能开始。作业,所有人同时起跑,跟时间赛跑,跟同伴赛跑。有的老师还会说,任务二我花了7分钟,你们如果7分钟之内完成,那就是战胜了老师。跟老师赛跑。
NO.5抗干扰的做事习惯
习课堂上,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二、任务四的学生,要大声背诵奖励题。有的老师提出异议,出声背诵有利于背的同学,但会妨碍正在作业的同学。我们还是坚持要学生出声背诵,并要有一定的声量。我们要培养学生干扰环境下继续学习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八小时之外。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一,不大可能是整块的;二,不大可能安静无干扰。课间订正作业,怎么可能无干扰?回家写作业,爸妈打个电话就受不了的,怎么可能学习出类拔萃?这些还都是表面的干扰,还有内在的、无形的干扰。表面的干扰都无法抵抗,心灵的干扰更是在不知不觉中缴枪投降。速度快的学生完成任务就出声背诵奖励题,一来可以提醒速度慢的,你看已经有同学完成了,加油;二来制造可控的干扰环境,训练这些孩子的抗干扰能力。所谓“可控的”,当有学生的背诵声音特别尖锐,干扰太大,老师可以提醒那个同学声音适当轻一点。如果学生在可控的干扰下都无法专心作业,那么课间订正作业、个别时间辅导,学生都很难专心。
孩子看电视,你喊他他都没有听见。这就是专心,一专心就能抗干扰了。习课堂强调 “专心”,读书要专心,作业要专心,专心到外部有什么声响都影响不了。一次,有老师开习课堂,上到一半,外面起了一个响跑,听课的老师都惊了一下,我马上回顾教室四周,没有一个学生循着那炮声的方向看,多专心啊。任务一、任务三的自由读、齐读,要强调学生眼睛不要离开书本,老师走过你身边,眼睛不要离开书本,有不明白的地方,手举着,眼睛依然在书本,眼睛不离开书本,这就是训练学生的专心、抗干扰。专心的能力、抗干扰的能力谁都重要,还是那句话,重要的能力和习惯要在重要的地方训练。
NO.6不拿腔捏调的读书习惯
学生语文成绩怎么样,你只要拿一篇还没有学过的课文,请他读。读得很流利,学习成绩一定不错。疙疙瘩瘩,拿腔捏调,学习成绩一定平常。读书习惯上,习课堂特别强调读流利,读书有一定的速度。一切还得要数据说话,正常朗读速度,一分钟160字左右。500字的课文,全班齐读在3分钟左右。
习课堂不强调有感情朗读,一,很少有老师会有感情朗读。大量的语文老师,自小学毕业后,中学、大学到当了语文老师,从来没有好好地朗读过课文。二,有感情朗读会导致大量的学生拿腔捏调。很多所谓读书好的学生,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个朗读的套路,这篇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跟那篇课文的有感情朗读是一个样的。这就是拿腔捏调。很多老师觉得自己的班级不会“拿腔捏调”,其实,大多数班级都有这个毛病。这个毛病不是老师“示范”出来的,就是老师“惯”出来的。三,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读书拖调。一个朗读拖调的班级,语文成绩绝不会好。一个朗读拖调的班级,一定做不好习课堂——时间来不及啊。读书,我喜欢贾志敏老师说的,像说话那样读书。习课堂强调“耳朵就是教学”,老师的耳朵就是要听出学生哪里读得不好。这个不好,主要是不正确、不流利,读书没有精气神,而不是没感情。
NO.7课前充分准备的习惯
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工作时间。习课堂认为,课堂效率=课堂任务÷课堂时间。课堂时间40分钟不变,那就看一节课上能完成几个任务。每一节语文习课堂都有四个任务,四个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注意,不是指老师保质保量地“教”完,而是指学生保质保量地“干”完,那就是好的习课堂。事实上,要做到每一节课上都有80%以上的学生保质保量地“干”完四个任务,很不容易。老师除了要控制自己绝不占用不必要的时间,还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有的老师才开始下发任务单,等所有的学生拿到任务单,一分多钟没了。教育就是影响。老师的这些举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习课堂强调课前准备,笔要放到位,橡皮要放到位,书要放到位,今天学习15课,有习课堂书签的,要在课文15课、任务单15课夹上书签;没有书签的,可以在15课那里折个角。老师说读书、打开任务单,三秒内可以搞定。有的班级有的学生拖拖拉拉,15秒都没有翻到,一节课任务单打开2次,语文书打开4次,一分多钟又浪费掉了。很多学校的上课铃声打两次,一次是预备铃声,预备铃声后的1分钟是上课铃声。这1分钟里,班级里要有小助手,检查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可能是用来做“课前准备”的,“课前准备”当然要在“课前”完成。“课前”没有完成的“准备”,一定会占用掉宝贵的课堂时间。
习惯决定命运。课前做好准备的人,将来工作了也能做好工作准备。读书作业能抗干扰,将来工作了也能抗干扰。读书学习能用好零碎时间,将来工作了也能用好零碎时间……小学是打基础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基础。小学课堂上,比知识比分析比讲解比提问更重要的是基础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