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人生金三角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Q: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能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
A1:弗洛伊德:爱着,工作着
A2:发展心理学:热爱,努力,玩耍
人生金三角: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对于幸福人生的最大定势思维:把幸福和精彩的人生当成命运的安排,好像我们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能做的仅仅是站在街头等待好的人生降临。
而实际情况却是:当你羡慕旁人时,或许那不是幸运,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一个人命中注定的财富、成就和光环,也许的确有幸运成分,但是那人展现出来的快乐、热爱和努力,都不是“遇上”的,而是“修炼”出来的。
思维破局点:所有美好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每一项人生要素背后,都有支撑它的能力。
回归金山角各要素定义:
兴趣:提升兴趣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
兴趣—>发现适合的行业
能力:强化能力让我们能固化自己的努力,得以掌控生活和工作,取得成就;
能力—>进入胜任的职位
价值观:固化价值观让我们产生定见,抗拒各种诱惑,聚焦热爱的领域,获得宁静与满足;
价值观—>帮你筛选你喜欢的工作方式、同事和公司
以上是3种生最重要的管理生命的能力。过好人生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当开始账务正确的联系方法,每个人能都有无线的可能。
如同爱情与婚姻:等待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都过得不怎么幸福。
成熟的爱情观:
爱情不是幸运,而是一种能力。先走出去,多接触人,在恋爱种学会恋爱—发现自己,修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趣、有能力爱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如此就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爱情。
成熟的生涯决策观亦即如此:
任何人,不管家庭出生、学历和天赋如何,都可以通过修炼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打磨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我实现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中,收获快乐、成就和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一种能力,好的人生并非外求,而是内修而成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整合和管理自己的生命资源,最大化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满意。
生涯三叶草
兴趣、能力、价值观
支撑幸福人生三要素衍生出职业生涯三叶草如下图:
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
完美职业内因=兴趣(快乐感)+能力(掌控感)+价值观(满足感)
完美职业外因=高社会需求(成就感)
完美职业=外因+内因
你情绪还好吗?
你的三叶草循环得如何呢?
看看会说话的情绪后面表达着什么?
三叶草中的“兴趣”缺失时,情绪表现出的是“厌倦”,更严重些就是开始觉得“活着没意思”;
三叶草中的“能力”缺失时,情绪表现出的是“焦虑”,更恶化些会顿生“无力感”;
三叶草中的“价值”缺失时,情绪表现出“失落”,持续很久后将内化成“自卑”;
情绪的不同状态对应不同的缺失,背后有不同的应对方案,找到缺失部分,问题好办了。
而三叶草理论也有其边界性:就是无法觉知自我即无从感知真实自己的人,比如:永远不知道对自己说”我怎么可能焦虑“的人。
兴趣:只要下定决心
任何人都能活得有趣
活得有趣的法宝
❶兴趣的思维逻辑
1.1对于兴趣得思维定势:基因论者以及因缘论者认为的确有基因或者外在得因素让人认为存在某种内在得兴趣基因。
1.2 思维破局点:与其说兴趣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技能,生活得有趣得人,往往是下意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而大部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让自己活得有趣。
❷兴趣
有趣 VS 愉悦
心理学:兴趣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工具。
有趣是一种和不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
愉悦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
与兴趣相连的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带来不一定是愉悦,可能还会带来恐惧与不安
❸好生活=愉悦+有趣
兴趣是一种应对成长中”不确定“的情绪—当我们遇到了”不确定“,会下意识地躲回自己的舒适区寻求”愉悦“,然所有的成长均来自舒适区之外,有智慧的人懂得调配出适合自己的”不确定“,适时让“有趣的”情绪出现,帮我们渡过难观,鼓励我们走出安全区,变得越来越强,世界变得越来越大,兴趣转而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兴趣的样子是那件额昂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
❹兴趣的力量
兴趣的功能之一:推动探索和发现新的世界,为未来做好能力储备;
兴趣的功能之二:作为学习的动力来源,抵消能力培养中的重复与倦怠感;
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
❺如何养大一个兴趣
5.1 兴趣金字塔
兴趣广泛但均不精,意味着不善于把兴趣发展成为能力-能力越强的人,越能够有持久的工作兴趣、能力与动力。
兴趣的层级:
level1-感官兴趣:直观兴趣,直观的挂冠刺激产生的兴趣,原始兴趣,当时很爽,却无法集中再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
level2-自觉兴趣:乐趣:情绪参与下,把兴趣从感官推向了思维,由此产生了更加持久的兴趣-自觉兴趣,有认知行为参与;自觉兴趣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进而我们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泉源,自得其乐的人最无敌。
level3-潜在兴趣:志趣:不仅仅有感官和认知行为参与,且有志向与价值观参与
志趣不仅仅是兴趣,而是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生涯管理技术。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知者。
上天给予我们有限的时光、有限的天赋,却留给我们无数的机会与诱惑。志趣让我们坚定地专心。
5.2 兴趣饲养攻略
Step1: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Step2: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Step3: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目标设置合理,避免失落感的产生。
Step4:不断循环以上3个步骤,慢慢固化兴趣。
❻生活无趣的原因
Reason1:太有用--背后透着深刻的不安全与焦虑
有趣等于适当的不确定,但往往人们对于有用的定义却是:有明确、可计算汇报的事物。一旦一件事被要求必须”有用“,事情就明确得无趣起来
一旦一个人把是否”有用“作为事情的唯一评价标准,那么这个人活得无趣就是天经地义。这种功利与短时背后是深刻的不安全感与焦虑。
无用的人生卑微,而无趣的人生悲哀。
我们的教育,家长与学校将教育当成”教育产品“,一端是付钱,一端是高分;这样的”教育“别说投资未来,就连购买现在家长们都嫌慢,恨不得,今天花了一万元明天分数就能提高5分;假期开始老师就会叮嘱学生—假期时间不要浪费,列了个清单:要阅读多少本书,做多少事情;做完这些总得有些感悟吧,那么就别浪费感悟,将感悟写成多少篇作文;孩子喜欢运动,家长叮嘱,要做就做与中考或高考中要考的运动,千万别做那些无用的运动。如要发展个兴趣,那就发展能够评级的,千万别做没用的。有用没用从小就被这样千叮万嘱的给我们打上了印记,以至于成人后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均已此来作为判断某些事情或事物的标准为焦虑与不安以及无趣埋下伏笔。在选择工作时谋”“定下来”;在生活中选择“别折腾”;在恋爱时找”少奋斗十年“的另一半......
等到觉察到无趣无意义才临时开始补课:在该学习的时候玩,在该谈恋爱的时候学习,在该工作的时候学习,在该结婚的时候又在工作,专注副业一百年.......
有趣时我们为未来做的准备,给未知的未来的存款。有趣的事情可能有用也可能无用,有趣时投资能力,而不是消费生活,有趣能让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同事也越来越生机勃勃;无趣的人逐渐长大而世界与他们越来越无关了。
有趣的活着,元气淋漓的状态,有趣证明我们还年轻,还在打开新的世界,还在长大,没有长老。
改变的攻略:避免活得太有用
(A)Different Night (第八夜)每周给自己设定一个DN,以最放松的状态投入,随便干点什么,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B)与有趣的人待在一起
(C)读些无用却有趣的书
(D)不跟团的自助游
(E)加入一个全新的兴趣小组
Reason2:深陷感官兴趣的泥潭--过度依赖新信息新知,享受瞬间的推背兴奋感之后的深深的失落感
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当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陷入感官刺激的泥潭,也就没有精力发展出那个兴趣金字塔的尖,取而代之的时,把自己发展成一块板砖,知识面狂宽,却能力不足技能短缺,懂得无数道理,却仍过不好一生,肤浅得可怕。
推荐书籍:尼布拉斯.卡尔《浅薄》
人类三种生活方式—追求原欲,追求荣誉,追求哲思。--源自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其认为,对原欲的追求不是不好,但容易过度,容易让人堕入放纵的恶的生活。
生物学角度阐释:
(A)感官有阈值,限制了我们能感受快乐的上限;
(B)感官有适应性,注定我们很快就能适应一个刺激
(C)感官有生命周期会渐渐衰老,注定着我们只能享受一定量的刺激;
习惯了一分钟的烟花,就可能再也感受不到整夜的宁静星空了。
改变攻略:电子静默
电子静默意味着隔绝自己和外界所有基于网络、无线电等的联系,期间注意事项:
如有要事在身,可以提前告诉身边的人不要着急,并找一个能找到你的紧急联系人;
不在家里或工作场所会更好;
刚开始时会觉得无所事事,或总担心重要的邮件和电话被错过。在此期间尝试回顾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在一张白纸上写和画点什么;
兴趣会慢慢苏醒,回想起来很多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是看一个画展还是想起一个朋友,只要与电子无关就去做;
尝试运动、冥想等不错的运动方式。如有时间,请给自己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
以上每星期坚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Reason 3:掉出了自己的心流通道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来《心流理论》,找到心流的方式:
(A)控制好难度
(B)找到学习阶梯
(C)理解自己的节奏
兴趣的总结:
●兴趣不是一种天生的属性,而是一种自我管 理技能。人人可以活得有趣;
●尝试调试生涯中的愉悦/兴趣比例;
●提高兴趣层级,越高层级的兴趣越稳固,对 生涯的影响也越深远;
●有趣杀手:太追求”有用“,感官轰炸,走 出心流通道。
价值观:做个有定见的人
成长空洞
A 人生通态: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没有什么想要的“
但当被Q道:对现在满意吗?过得好吗?
得到的Feedback是无力摇头之下的”不满意“,一个人能觉得对自己不满意,其内心一定有潜在的更好的自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概念“,在每个对生活和自己不满意的背后,都是每个人的成长需求。
”成长的空洞“即”现在的自我“与“希望的自我”之间的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空洞,空洞产生了需求。
空洞的源自:自我概念:基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与人生共同经历共同创造了我们,这让我们生出大大小小、各自不同的成长空洞,这些成长的空洞构成我们对“值得”的观念和想法,价值观即这样产生。
从小生活在缺爱家庭的孩子,心中对于安全和稳定需求空洞;
终生追去智慧的人,追求智慧的需求空洞
基因+社会与家庭环境=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现在的自我=需求
B 空洞的类型:
假我游戏-虚假自我
物质的游戏
被物质充满的人,逐渐会认为物质才是真的自我--认为钱最重要,于是拜金、成功学和享乐主义构建了在物质至上的自我骗局。最终发现刚开始第一个1000元的快乐,现在挣了N倍也找不回来;第一次开捷达的美妙,也许在宝马奔驰上也找不回来;不停的 让自己投入下一轮的赚钱和下一轮的消费,但等到快感消失时,内心的空洞又露出来了。
用物质填空洞的人的最大悲剧:没有人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填入了所有的东西,却无力的发现那个空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但绝非幸福。快乐和幸福本来就是两个东西。
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着你。
他人认同
在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靠父母亲的认同生活,如没有父母的喜爱和认同,我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开始把寻求认同的目光转向老师和长辈以及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等他人,一直在寻找认同。
当成长的空洞被他人认为所填满,会感到安全和快乐--然而慢慢的,当获得越来越多人地认同,就会觉得自己不断地“长大”,越来越“有面子有地位”,当这种外界认同成为真的自我的那一刻起你就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灵魂只能独行,两个人格独立的人,无法永远一致,担当方向不同、意见相左时,他人认同者为了继续保持真的自我,选择的方式:要么跟别人走,按照别人认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要么迅速找个一模一样的下家填充进来。
亲密关系中,你是谁,你就会遇到谁;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寻求被认同时社会构成的基石,但一旦过度追求“被认同的我”,真实我就会遍体鳞伤。尤其在当今这个追求以和为贵的文化中,大家都乐此不疲,玩得好的甚至被称为“美德”。
玩认同的游戏并非自我成长之路,当认同一次次被填充进来,会上瘾一样地享受既快乐又自虐的快感,渴求更多的自我妥协,慢慢的,发现其实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其实你谁也不是,只是为别人认同而活的工具。
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ta们的喜爱。
自残-指责/自责
通态:
你看,这个地方没做好呀!
其实,我天生就不是做**的料
同样是寻求他人认同,但自残者在他人认同被拿走后的反应是不再继续地寻求别人的认同,而是彪悍地把和空洞链接的部分全部切掉:不是我的问题,不是我努力想做却还差一点,而是先天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或者是我根本就不想做好。
这类人为了逃避痛苦,不断地砍掉自己真实的我的各个部分,最后缩小到自己都看不上的地步,自卑是自残者的必然结果。
放弃了痛苦,但也放弃了自己
挖另一个坑
通态:
挖健康的坑来填视野的坑;
挖自己的坑来填安全的坑;
就出现了这样的循环:事业出问题,牺牲身体;身体出问题,拖累家庭;家庭修补好了,孩子又出事;孩子勉强搞定,工作又开始亮红灯......,挖了填,填了挖,生命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城市道路施工现场,四处救火,步步惊心。
结论:当把“成长的空洞”换成“钱、爱情、关系、认同、自尊”,再填上姓名,就构成世间的各种悲剧故事。
C 真我的游戏:假我游戏看上去非常诱人-疗效好,见效快,且无痛。社会从小教育我们玩这个游戏:考上一所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一段美满的婚姻,一座大房子就等于幸福人生,但这并不会带领我们呢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
真我游戏往往以痛苦开头,见效不快,却带来长久的宁静与内心强大。
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这就是所有成长的脚本。不愿意出演前三幕,后面的故事也就无从开始。
给自己一场成人礼
脱离他人的认同,置身于真正的孤独,独立完成艰巨任务,学会自己认同自己,与自己独处。
成人礼的结构:告别孩童-远离人群-独立完成任务-重回认群。
观点:
年轻的时候,不管是读书、游历、交友、搞对象还是读大学,野得越远越好,这种远不应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和文化上的。
一出生就生活在最大最好得城市里,觉得这里最好哪里也不愿去的孩子,他们从来不明白,长大在远方。
玩真实自我游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物质享乐,远离所有爱你支持你的人,放弃除自我实现以外的一切小幸福。我们依然需要依靠外界的目标、特任的回馈和自己的快乐来标定自己的进步,但这些只是路标,而不是终点本身。
真我游戏的观察点是从了解填充物的状况到看到自己的生长,即:关注点从麻木的、患得患失的虚假自己,转变为自己的成就感、充实以及学到的东西;当我们的立足点从不可捉摸的外界和他人的观点,变成了稳定宁静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自己不立于流沙之上,就能看到实情-什么时候该更投入,什么时候可以撤回来。当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过程比己过更重要、价值比价格更重要时,就拥有了看透却看不破的心态:以入世的心态来玩,却以出世的心态来发现价值。这格局孕育着更大的成长速度,成功时成长,失败也是成长。
D 为什么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完美主义-有个虚幻的价值观“完美”,希望既可以要到这个,又可以保持那个“,既学好,又不难;既可以获得,又不用付出。
一个人选择了”完美“的人,就时选择了”不损失“的人,背后真正的价值其实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最终要价值观,但”完美“并不指向”安全“-所有完美都减出来的,而不是加出来的。
他人认同-无法按自己的价值观排序,”让所有人都喜欢我这个想法“和”让我集所有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一样的,一旦把”获得大家认同“的价值观摆在首位,就等于把”永远随着别人的要求来委屈自己“作为生命的必然脚本。
E 梦想与他人的期待冲突怎么办?
照单全收-放大”ta建议/期待我“,照单全收着照顾了他人,却深深伤害了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自己“,也就是当别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伤害”你自己“的时候,你不仅不让”你自己“躲开,反而按住”你自己“说”别还手,自己人“
请不要忘记:不管你要对爸爸妈妈、亲亲爱爱,还是小强小明等等好,第一步都是照顾和自己,因为这一切都是通过你自己来实现的;
完全拒绝-放大”ta期待我“,完全拒绝整个建议,完全拒绝者的确很独立,但也伤害了ta们真心为你好的那些部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可能-仅仅是因为不想被利用,失去了那些让自己幸福的机会,可没发现自己被自尊利用率?叛逆和成熟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并无主见,让往东偏往西,让往南偏往北;成熟者则内心有定见,如你说西,ta会继续东;你说东,ra仍继续东。
完全拒绝者使自己成为被迫害中心,他们愤怒地退回所有的期待,孤独的一个人远离人群。
F 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想活在自我耗竭中,也不想活在自我封闭中;在”ta建议我“与”ta期待我“之间;我们可以接纳他人的期待,他人的建议,但并不一定要满足ta们;或者选择接受ta们的期待却不满足ta们,即理解父母有这样的期待,但我有自己更重要的期待,承受父母的失望与压力......,但总是有选择。生命不长,会遇到很多的很多的期待,但能够满足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你会把谁的、那些期待排在前面呢?
G 如何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一层修炼:体验:在生活中遇到自己的价值代表去体验ta;
第二层修炼:确认:接纳与认同自我阶段性真实状态的价值观;
第三层修炼:主张: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就要勇于公开表达;对父母,对领导、对同伴......;
第四层修炼:践行:亲身践行自己选择的生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不要等谁来带领你,先独自去做,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重生;
第五层修炼:定见:体验,确认,主张与践行为我们带来定见即关于”价值“的”观念“,感悟、形成、冲突又汇聚,最后慢慢稳定下来的,成为我们的稳定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定见“。
能力:走上高手之路
A 能力全息图
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ABC时代);从知识的载体昂贵,流通性不好,知识的的竞争力靠记忆-->书籍大量印刷,书籍流通性好,知识的竞争力靠阅读量以及理解力(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大量的信息存储于互联网,知识的竞争力转变为能力的较量即搜收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即知识的差距变成了技能的差距,知识的竞争也就上升到技能竞争层面。
知识炼成技能,技能内化成才干,一通百通
技能层面:大部分的职业技由70%的通用技能+30%的专业技能组成
B 职场的技能迁移策略
三种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终身学习能力
整合能力
翻译能力
人生的四种方向:
高度、深度、宽度、温度
A 人生四个方向亦即生涯四度:
生涯的第一个发展维度:高度;终极价值观:影响力和权力
一个人在社会中能达到与掌握的地位、权力与影响力;
生涯的第二个发展维度:深度;终极价值观:卓越与智慧
在思想、智慧、艺术与体能上达到的卓越与精进程度;
生涯的第三个发展维度:宽度;终极价值观:爱与和谐
打开和做好人生中多少个不同的人生角色,让他们丰富而又相互平衡;
生涯的第四个发展维度:温度:终极价值观:自由
对生命的热度,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能多大程度的活出自己本来的面目。
B 参考于生涯四度的幸福方式的人生模型
特例:惨胜如败的一维度成功,如:
那些消失的天才少年:高考状元,少年班的天才梦
音乐竞技化(深度高度化),毁掉的天赋;
不幸福的中国富人们:少部分亿万富翁的一维度成功不是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其它维度”转账“得来的。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3.1 缺乏自我:以交际为核心的商业环境中,商业的成功往往是酒桌于交际中完成,富豪们白天主内处理关系;晚上主外处理关系,回到家中还要处理家务,各种关系处理之下,每周能给自己掌控的”自由时间“几何?与家人一起吃饭时间几何?-->从自己的温度账户透支了太多的快乐-->容易崩盘
3.2 缺乏支持系统:成功者被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形象,内心自负,习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遇到各种问题喜欢独自承受,日积月累,感觉不到温度有的只是一种冰冷的决心。
3.3 社会的裹挟:社会对于成功的一维度定义
当我们在整个社会追求名利的大潮裹挟下,停一停,检视下生活的其它可能性:
家庭、幸福、宁静都是我们生命种的长期股票,ta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购入,然后慢慢地在岁月中升值。家庭股在40虽以后越来越升值;健康股在50岁以后越来越升值;而宁静则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有无上价值。持有它已经是莫大的荣幸。而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把它们全部都廉价卖出,去追去当下的现金。
C 管理生命的质量:找到不同阶段生命的重心,生命的维度,这是改变生命的杠杆,生涯平衡点就在其后。
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A 生涯三阶段
职业各阶段的任务:
职业阶段阶段性任务
生存期生存经济独立
发展期发展发展职业能力和资源
探索探索并发展职业可能性、自我探索
自我实现期切换重心从职业线转移到事业线
实现自我实现
B 如何找到事业线
转行或创业
1.1 有大量跨公司或行业资源的人
1.2 财物自由的人
1.3 梦想家
成为业余选手
2.1 业余作家
2.2 业余贝斯手
C 自由的人生:自由VS责任
自由=能力-欲望
自由-责任-能力 循环
写在最后
三种人生策略:
遇见人生:靠缘分生活,需要配备一颗强大而彪悍的内心,做好”此生遇不到就算了“的心理准备,以及遇上了就坚信”我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应“;如果没有遇见就要坚信”该来的总会来的“;
定位人生:较”遇见人生有把控力“需要眼界、计划性和毅力-需要知道我是谁,想要的东西在哪里,之后执行计划,并以惊人的毅力达成;在30年前比较凑效,源于定位的人生最重要的条件是生活在一个稳定和有序的时代;
修炼与创造人生:在现在这个定不下来的年代,修炼和创造人生反而成为一种最有效的策略--以不变应万变,练出一种在哪儿都能活好的能力,在有足够力量和眼界的时候,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