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马鞍山方糖读书会21天生命故事疗日记群的小伙伴:
你好吗?今天是节后第二天上班,不知,此刻的你,在做什么事?心情如何?
我是王志荣,此刻在办公室问候你。
我会在时间间隙、梳理书写。
还记得昨晚我给你的留言吗?
昨天单位大合唱加班排练,等回到奶奶家已经八点,小宝朴进怀里,妈妈妈妈地连声喊,嚷嚷着要吃奶,那一刻,心里是疼的;老大也神色倦怠,节后下午上学时间提前半小时,中午午休突然取消,她一时也需要适应。赶紧给小宝解解馋,就回我们的家。洗漱洗漱,快十一点,小的睡觉都是含着奶的,所以陪着她时,一般会在他熟睡前,开始用手机打字。
但是,昨晚,我也困了,手机好像千斤重,拿在手里就自动掉下去,打的几个字,躺在哪里,屏幕自动关了,我顺势睡着。等半夜醒来,想起来书写引导,那些问候还未发送,赶紧地补发两句:“好吧,就和身体好好合作,全心全意去休息吧。愿你节奏随心,晚安。”
其实,那是说给自己听的。
白天里,晨间打开“2018生命故事手账”定调时,同样问自己一个问题:今日我想出的生命品质?就听见内心说“适应”。从休假模式调整为工作模式,从私人领域回归到工作平台,从生活环境过度到工作环境,身体也需要“宽转弯勿触棱”,缓缓地摆渡到以前的轨道上,启动熟悉的行驶路线。
在梳理“重要待办事情”时,就犹豫,要不要完成第11天的21天生命故事疗愈日记的引导,因为直觉里,在喊“暂停”。果然这件事最后不是画勾。
暂停,很简单。就像顺应时令,秋天慢冷。
可是,在我让自己“暂停”的刹那,内心还是上演了一出戏:
围观者:“哎,你看你,坚持不了吧?我就说你不行吧?你以为你是谁啊?我以为你多有料呢?”
另一个自我:“我好没有持久心,遇到这点困难就抗不住了。我真没用。”
体内的自责发声:“哎,你就不能不睡觉吗?克服一下不行吗?以后你能做大事吗?”
还有一个胆怯的弱弱的声息:“我好想休息,好困,我可以遵从自己的感受吗?有人支持我吗?”
然后一位智慧的老者不急不慢地说:“孩子啊,你想过书写的初心吗?”
初心?初心?初心?
初心不就是,想找到自己吗?初心不就是,练习在普通的生活里还原活力吗?初心不就是,培养慈悲与勇气并存吗?初心不就是,学会爱与接受被爱吗?
“那你此刻爱自己吗?你,此刻站位是以自己为圆心吗? ”我开始反观,反向自己。
以自己为圆心,做自己的主人,一直我都用来提示自己。把无谓的能量回收,把散落在外边的注意力召回,把内心很多自以为是的思想逮住,开辟新的出路。
那一刻,就像一场辩论赛,也像一部舞台剧,不过是体内的不同的声音在吵吵闹闹。
到底,怎么做呢?
回归初心——做自己的主人。
我担心的别人的看法可能都不存在,大家会理解;
我担心自己的没用,还是太在乎别让人的看法,又把自己和别人缠缚在一起。有用又如何?没用又如何?用一句很丧的话来说:你不去努力,怎么知道什么是绝望呢?
谁又知道努力后,不会是希望呢?
我以为的惩罚可以听听即可,何必在内心斗争,削弱内力呢?
只有那个最靠近夜晚、最体贴身心的“要睡觉”才是我最想拥有的。
OK——PK之后,“暂停”分享胜出,睡觉顺理成章,内心再无顾虑。
所以,早晨起来,终于伸个懒腰,从沉睡中醒来,神清气爽。
但若搁在以前,肯定把自己狠狠地骂一顿,恨自己失信、怕人家嘲笑、担心自己活不下去、觉得自己无能,会拿着一个小皮鞭子在后面不停的驱赶自己:去去去,干活去。
昨日,我停了下来,分拣出脑海里的想法,练习了一次,倾听内心的声音,并安稳入睡。
昨日,我停了下来,并无愧疚,毕竟书写让位与生活和工作。
这个转变,让我从思维里纷乱的声音里学会辨别,哪个是代替别人的,哪个是父母版本的,哪个又是借来的,哪个又是租来的,而哪个才是自己的?
这就是我的故事,暂停篇分享给你。
不知,你是否经常为自己喊“停——”。
愿你,人生马拉松长跑中,适时暂停,不忘始点,不忘终点,一路妙趣横生。
王志荣
补记:
在群里收到小伙伴的故事,彼此分享,回应后,我回复暂停篇这件事:
是很小的事,可是当时真得自责了,就安抚遇见芝麻大点事就有一堆想法在兴风作浪的自己,扶持还不够强大的中心,一点一点重新养育她。
所以,我好羡慕那些定力十足,稳居中央的生活勇敢者。
这些,我得重新培养。每一天,保护所得颗粒归仓。
也谢谢你这么勇敢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