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我们时常会思考,一个人可以坏到什么程度?也会思考,一个人的羞耻心会不会让人在做了坏事以后痛改前非?这样的思考太多了,但是有一点总是正确的,别把人想的太好,也别把人想的太坏。
《恶意》中的主人公野野口修在布完所有的局后,会不会有一天在夜里,想到那个年少就在一起的少年,心脏有一点颤动?想到他筹划了几年的时间作案,那么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是不是也有那么一刻想要放弃自己的恶意。其实,这样的思索不一定有用。因为带来的伤害是永久性的,不可回转的。但是,就像一线希望也要抓住一样,这一点点的悔悟都会让人思考更多。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因为嫉妒杀了一个人,是有多大的仇?然而,实际上,除了小说本身,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件可能性甚至也很大。羡慕嫉妒恨的区别分别在哪?是要有多少的嫉妒才会转化为滔天的恨意?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离得远的会羡慕,离得近就会嫉妒。如果不是自己的朋友,主人公压根都不会嫉妒,只是羡慕。那么我会在想,所谓真心的为朋友开心,中间又掺杂了多少的羡慕,多少的嫉妒,还有多少的不甘?
东野圭吾说,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像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人一生下来就会比较。小时候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长大了和亲近的人比较,就连鸡汤里都是劝告人们和自己比较。诚然,比较之后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自己的进步,人们也会逐渐迷失在比较里。哪有什么滔天的仇恨,嫉妒发了酵,让人们迷失。如果把自己抽出比较的空间,想象自己无关紧要,就会发现,哪有那么多讨厌和恨的存在!
不必高榜自己的高尚,也不必为自己那种看起来邪恶的念头自责。越是自责,越容易陷进嫉妒的漩涡。原谅自己,告诉自己对朋友成功的羡慕和嫉妒是很正常的,才会隔绝恨意发酵的空气。很快的,你就会发现,连自己的生活都要忙不过来了,哪有时间去嫉妒别人?
康德说过与篇首不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我深受震撼,一样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样是人心里的道德。恶意的开始往往只是一块小石子,内心的道德自会把它打磨的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