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说的是要懂得如何从错误中捕捉最高经验值,引以为戒,少犯类似的错误。
但事实上,在我过往的经历中,记忆深刻且影响深远的同样的错误我犯过何止两次,甚至是一次一次又一次,接二连三好几次。职场上总有某类场景是死穴;感情上总被某类人伤害;生活上总在某个点上犯迷糊;命运上总摆脱不固定的模式…
这些场景再现、状态重复与我多大年龄、多高学历、多丰富的阅历都没有必然的关系。
四年前我犯了个不小的错误,引发一堆麻烦事令我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走出后我郑重告诫自己决不重蹈覆辙;四年后的前两天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四年一轮回,赶上奥运会的节奏了。
我像一头野兽又掉进了四年前的同一个陷阱中。同一个陷阱落入两次,四年前的恐惧、懊恼、焦虑的情绪体验再次袭来。越是说不出的痛越不适合用文字表达,它们的去向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经历过这两次之后,连我自己都怀疑四年前的梦魇是终结了,还是换了一个起点开始了“第二季”征程?
略有区别的是,有了四年前那个坑垫底,这次跌倒后的恐惧懊恼感弱了不少,收拾起烂摊子起来也少了慌乱,多了稳当;少了生涩,多了顺畅。通俗点说这叫成长的代价,学术点说这叫脱敏反应。
惊人相似的遭遇,时隔四年二次闯进我的生活。唉,不得不说没脑子的,各有各的没脑子。有脑子的,都是一样的有脑子。情感上的我在心疼地抱抱自己之后,理智上的我决定要弄明白在我的人生中,为什么总会有些过往的片断穿越时空被复制。这些重复背后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老妈的解释说我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长记性。闺蜜说我,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一次是无知,跌倒两次你不是瞎就是傻。
心理学上用“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来解释这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行为模式。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活在强迫性重复里:小到行为习惯、表达方式的重复;大到人生际遇,关键时刻的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曾观察孩子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无论这件事是痛苦或者快乐的。孩子们这么做是为了通过体验替代情境,体验同样的情感,以便适应或者修复类似体验所带来的创伤。
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有些人来说理解起来有点抽象,我们可以借现代神经科学来进一步理解,“强迫性重复”包括了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行为,在反复想和不断做之后,我们的神经回路每按照同一种方式使用一次,刻痕就会变得更深,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了动力定型。一旦定型就形成了惯性,惯性总是在不知不觉地起作用,于是每当遇到同类刺激,人就变成了一部巨大的复印机,惯性思维和惯行为的作用下,一遍又一遍向外输出同样的结果。于是命运一次又一次轮回。
当我们了解了“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之后以及神经科学的理论之后就会知道,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句话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是不是觉得在命运面前很无奈呢?
其实即使不断重复体验到创伤,失败,也未必全是坏事。我们成长的一生,就是不断地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创伤的耐受度提高了,在新的轮回里,会产生新的可能性,去疗愈这份旧的创伤。正像诗人鲁米说的那样: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即使这样,我们还希望能跳出命运的手掌,斩断恶性循环的链条,尽量让先前的经验成为我们行走江湖的铁布衫、金钟罩,尽量避免伤害再次发生。那么该怎么办呢?关键在于提升心理能力中的觉察力,也就是说对过去的经验要保持相应的觉知,觉知它发生的过程、当时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看看这些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与不合理想法做辩论可采用苏格拉底产婆术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
当我们这样去做了,强迫性重复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就成了单纯的轮回。
什么让你痛苦,什么就是你的使命。